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的意思、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的解釋

順從我的心意才能生存,違抗我的心意就要滅亡。語本《莊子·盜跖》:“順吾意則生,逆吾意則死。”《三國演義》第三回:“ 卓 怒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 丁原 。” 聶绀弩 《兔先生的發言》:“這些頭等角色,擺着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的猙獰面目。”

網絡擴展解釋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是一句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内涵演變

  1. 哲學層面:莊子借盜跖之口,表達對“遵循本心”的肯定,倡導不受外界束縛的精神自由,而非字面的專制暴力。
  2. 社會應用:後逐漸演變為形容獨斷專行、不容異議的态度,帶有威懾或批判色彩(如《三國演義》中的董卓)。

四、現代啟示


五、相關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莊子·盜跖》原文或《三國演義》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的意思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如果順着我的意思行事,就能得到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而如果違背我的意願,就注定會失敗甚至喪命。

部首和筆畫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這句成語由六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順」(頁)、「我」(戈)、「者」(者)、「生」(生)、「逆」(辶)和「死」(歹)。

其中,部首為「順」的部首是「頁」,它的筆畫數為18;部首為「我」的部首是「戈」,它的筆畫數為4;部首為「者」的部首是「者」,它的筆畫數為8;部首為「生」的部首是「生」,它的筆畫數為5;部首為「逆」的部首是「辶」,它的筆畫數為9;部首為「死」的部首是「歹」,它的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是出自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的著作《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中國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強調順應天性,追求仁義和道德。這句話原文是「順乎者昌,逆乎者亡」。

相對于繁體字而言,簡體中文常用的這句話為「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并且在現代漢語中更為常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我」字的寫法跟今天有所區别,古時候的寫法是「吾」。

例句

1. 在團隊中,如果大家能夠順着領導的指示行事,就能夠共同取得成功,因為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2. 這個項目需要遵循公司的規定和流程,隻有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逆境、逆流、順從

近義詞:比緻(類似的含義,強調符合格局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反義詞:逆我者生,順我者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