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曆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為首都的時代。從公元710年遷都平城京時開始,至784年移都長岡京(在今京都府)時結束。這一時期,屢派遣唐使、留學生入中國,吸收中國文化。文化興盛,尤其是佛教建築、美術和文學成就最大。
奈良時代是日本曆史上的重要時期,其核心特征如下:
奈良時代通常指公元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至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84年。狹義上也有以784年遷都長岡京為結束的說法。都城平城京位于今奈良市西,故得名“奈良時代”或“平城時代”。
推行農耕振興政策,包括興修水利、獎勵墾荒,促進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但後期貴族争鬥(如藤原氏與大伴氏)導緻政局動蕩。
通過遣唐使密切與唐朝聯繫,推動日本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全面漢化改革。
奈良時代是日本首次實現文化大繁榮的時期,其政治制度、宗教藝術和社會結構均深受中國唐代影響,為後續平安時代的到來奠定基礎。若需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百科資料。
奈良時代,指的是日本曆史上從公元710年至794年的一個時期,屬于古代日本曆史中的一個重要時期。
奈良時代的字可以拆分為“大”、“大”、“彐”和“日”四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奈良時代這個詞來源于日本的奈良縣,因為這個時代的首都曾經設在今天的奈良縣。
奈良時代的繁體寫法為「乃良」。
在古時候,奈良時代的字可以寫作「奈落」と表記。
1. 奈良時代見證了日本政治、文化的繁榮發展。
2. 在奈良時代,敦煌的壁畫藝術對日本文化産生了重要影響。
奈良時代的組詞有:奈良曆史、奈良文化、奈良建築等。
奈良時代的近義詞有:日本古代、大化改新時代等。
奈良時代的反義詞是:平安時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