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va] 從火山或地面裂縫中噴溢出來的岩漿(如黑曜岩,浮岩)
黑色熔岩
(1).從火山或地面裂縫中噴溢出的高溫岩漿。 魯迅 《<野草>題辭》:“熔岩一旦噴出,将燒盡一切野草。”
(2).用以喻被壓抑的熾熱的感情。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他們不知道深藏着的痛苦的熔岩,會爆發成憤怒的火山。”
熔岩是地質學中的重要概念,指從火山或地殼裂縫中噴出地表的岩漿及其冷卻後形成的岩石。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特性
熔岩在噴發時為高溫熔融狀态的岩漿,溫度介于700°C至1200°C之間,黏度可達水的十萬倍。冷卻後凝固形成的岩石稱為火山岩(如黑曜岩、浮岩),屬于火成岩的一種。
形成過程
物理與化學特性
分類與地質意義
按噴發位置可分為噴出岩(地表冷卻)和侵入岩(地下冷卻)。熔岩活動記錄着地球内部動力學過程,對研究火山活動和地殼演化至關重要。
文學比喻
在文學中,熔岩常象征被壓抑的熾熱情感,如魯迅《野草》中以熔岩比喻革命力量的爆發。
如需進一步了解熔岩的具體案例或地質影響,可參考火山學相關權威資料。
熔岩(róng yán)是指地殼中高溫熔融的岩漿在地表或地下冷卻凝固形成的火成岩。
熔岩的部首是火(huǒ)字旁,它的左邊是“炎”字旁。熔岩共有17個筆畫。
熔岩這個詞來源于《爾雅》《說文解字》等古代漢語辭書。在古代的書寫中,熔岩也有不同的寫法,如“熔殏”、“爃岩”等。
熔岩的繁體字為「熔岩」。
在古代,熔岩的寫法有很多種。比如在《爾雅》中,它被寫作「熔殏」;在《說文解字》中,它被寫作「爃岩」等。隨着時代的變遷,熔岩的寫法逐漸統一為「熔岩」。
1. 火山爆發時,熔岩會噴湧而出。
2. 熔岩冷卻後形成了一座巨大的火山岩。
1. 火山熔岩
2. 熔岩噴發
3. 熔岩湖
1. 岩漿
2. 火山岩
3. 火成岩
冰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