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屬工具因受熱而降低原來的硬度。如:磨刀不帶水,容易退火。
(2).指加熱後逐漸冷卻,使金屬工件硬度降低,增加可塑性。如:這鋼絲太硬,要先退火,才能扳彎過來。
(3).指使人或動物體内的火氣減退。中醫認為身體發燒或發炎是火氣太盛所緻。 周立波 《牛》:“有些人家還用小麻油燒一盆家制的豆腐給牛吃,說是給它退退火。”
(4).指停止燃燒;熄火。 任紅舉 《蘇環打虎》:“竈裡該退火啦!紅棗稀飯八成煮成幹疙巴啰!”
退火是一個多義詞項,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從漢語詞典角度解釋可分為以下兩類:
1. 通用語義(金屬加工領域)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退火為“金屬材料熱處理工藝之一”,指将金屬加熱至特定溫度後緩慢冷卻,以消除内應力、改善機械性能。此工藝最早見于《天工開物》記載的“熟鐵鍛後冷定,再燒紅捶打”工序,與現代金屬退火原理相通。
2. 專業術語擴展 在材料科學中,退火延伸為通過溫度調控改變材料性能的通用技術。《材料科學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指出該工藝包含三個關鍵階段:加熱保溫→晶格重組→受控冷卻,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制造、玻璃成型等領域。
退火是金屬熱處理的核心工藝之一,其定義、目的及分類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歸納如下:
退火指将金屬材料加熱到特定溫度(如亞共析鋼需加熱至Ac3以上30℃~50℃),保溫足夠時間後,以緩慢速度冷卻(通常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該過程通過原子重排和相變,使材料内部結構趨于平衡狀态。
類型 | 溫度範圍 | 適用材料 | 典型應用場景 |
---|---|---|---|
完全退火 | Ac3以上30℃~50℃ | 亞共析鋼 | 鑄件、鍛件組織均勻化 |
球化退火 | Ac1上下20℃~30℃ | 高碳鋼、工具鋼 | 改善切削性,延長刀具壽命 |
去應力退火 | 500℃~650℃ | 焊接/冷變形件 | 消除加工殘餘應力 |
再結晶退火 | 再結晶溫度以上100℃~200℃ | 冷軋金屬 | 恢複塑性,便于二次成型 |
該工藝在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廣泛,如飛機發動機葉片需經多階段退火保證組織穩定性。更多工藝參數可參考《金屬熱處理手冊》等專業文獻。
半鏡保艾颩颩秕稗補置朝章國故愁思鹑郊刺柏辭祿村媪麤食耽書刀魚大仁大義點剁恩書反哺之情方諲非時食甘瓜苦蒂高差高跟鞋高碳鋼共人廣舌哈荅澒洞鴻翥化貿黃冠草履荒甯貑貜緊跟近衛軍寄人籬下據亂坎鼃夔契獵民利害得失流傭落職猛撲門杖沐猴而冠乃父弄權青銅鏡虬髯客三宮六院升提樞輔樹人邃理瑣吏套索鐵線完葺誣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