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人的意思、共人的詳細解釋
共人的解釋
(1).指敬謹供職的同僚。共,通“ 恭 ”。《詩·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朱熹 集傳:“共人,僚友之處者也。” 胡承珙 後箋:“此共人,後儒多指在朝僚友言之。”
(2).指 吳 越 之人。《逸周書·王會》:“共人玄貝。” 孔晁 注:“共人, 吳 越 之蠻。”
詞語分解
- 共的解釋 共 ò 相同,一樣:共性。共同。同甘共苦。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難與共。休戚與共。 一起,一齊:共鳴。共勉。共議。共處(?)。 總計,合計:共計。總共。 與,和:“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共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主要依據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其核心含義有兩個方面:
-
指志同道合或共同供職的同僚:
- 釋義: 此義項中的“共”通“恭”或“供”,表示恭敬、供職。“共人”指共同供職于朝廷或官府,且志趣相投、行為敬謹的同僚。含有互相敬重、志同道合的意味。
- 出處與例證: 此義項主要源自《詩經·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這裡的“共人”即指與詩人一同在外供職、志同道合的僚友。後世注釋多沿用此解。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共人”的第一義項解釋為“猶敬人”,并引《詩經》此句為例。王力《古代漢語》教材在講解《詩經》時也采用此說。袁梅《詩經譯注》将“共人”譯為“恭謹盡職的人”,指同僚。
-
指古代王侯的謙稱:
- 釋義: 此義項中的“共”讀作 gōng,是“恭”的古字。“共人”是古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意為“恭謹之人”或“鄙人”。
- 出處與例證: 此用法可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過鄭,鄭伯不在,伯有廷勞于黃崖,不敬。穆叔曰:‘伯有無戾于鄭,鄭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棄之,何以承守?鄭人不讨,必受其辜。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季蘭屍之,敬也。敬可棄乎?’及鄭,伯有廷勞于鄬,又不敬。穆叔曰:‘叔向曰:伯有将死矣!詩曰:敬慎威儀,維民之則。伯有失其儀矣。君其慎之!’公曰:‘共人之謂也。’” 此處魯襄公自稱“共人”。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亦收錄此義項,解釋為“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并引《左傳》此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在注釋此句時明确指出:“共人,魯襄公自稱。共音恭,敬也。共人,謙詞。”
“共人”的核心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指向兩類對象:一是志同道合、恭敬供職的同僚(源自《詩經》),二是王侯自稱的謙詞(源自《左傳》)。其意義與“恭敬”密切相關。現代漢語中此詞已罕用,主要用于解讀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
“共人”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òng rén,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1.古典含義
- 指恭敬供職的同僚
根據《詩經·小雅·小明》中“念彼共人,涕零如雨”的記載,朱熹注解“共人”為“僚友之處者”,即共同任職的同僚。此處的“共”通“恭”,強調恭敬謹慎的态度(、3、4、6均提及這一解釋)。
2.其他釋義
- 指吳越地區的人
《逸周書·王會》中提到“共人玄貝”,孔晁注“共人”為“吳越之蠻”,但此用法較為生僻,現代罕見。
- 現代引申為“共同的人民或利益”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強調合作與共同利益(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共”字字面意義的延伸。
3.使用場景
- 古典語境中多用于描述同僚關系,如詩句或曆史文獻。
- 現代較少使用,若需表達“共同的人民”或“合作精神”,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共人”的核心含義源自《詩經》,指代恭敬謹慎的同僚;其他解釋或為生僻用法,或為現代引申。建議在古典文學分析中優先采用“同僚”釋義,現代語境需注意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敗績表背駁斥倉急草纓牀頭錢怵悸道士大穰地面溫度定分定向培育東奔西撞東嵎鬥狠诽戲風魔九伯封妻廕子富愈漢注恨惋晦溽糊塗家廟僭稱經書客串課讀郎吏力黑輪雲履貴馬蛭門堂俳兒破馬淺薄愆誅清風亮節輕裝上陣胠笈取慮區物仁化殺黑四等絲線夙雠桃根鐵窗風味推搪王質爛柯微漠違憲齆鼻文禁問牛知馬烏狼鲞無頭鬼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