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耽書的意思、耽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耽書的解釋

酷嗜書籍。 唐 皇甫冉 《送韋山人歸所居锺山》詩:“服藥顔雖駐,耽書癖已成。” 唐 秦韬玉 《采茶歌》:“耽書病酒兩多情,坐對 閩 甌 睡先足。” 金 元好問 《楊煥然生子》詩之三:“半生辛苦坐耽書,我笑先生老更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耽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耽書”由“耽”(沉迷、迷戀)和“書”(書籍)組成,字面意為沉迷于讀書。具體指對書籍的酷嗜達到廢寝忘食的程度,甚至因此忽視其他事務。例如唐代皇甫冉詩句“服藥顔雖駐,耽書癖已成”便描述了這種狀态。

二、語義演變

  1. 褒義用法
    古人崇尚讀書,常将“耽書”視為積極行為。如《晉書》記載皇甫谧因沉迷典籍被稱為“書淫”,成為贊譽人好學的典故。

  2. 隱含批評
    該詞也暗含過度沉迷的負面色彩,如金代元好問詩句“半生辛苦坐耽書”暗示因讀書耽誤生活。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提醒平衡讀書與生活的關系。

三、文化關聯

四、使用建議

在當代語境中,需根據情景判斷語義傾向:若強調專注治學,可作褒義;若需警示過度沉迷,則側重其負面影響。例如:“他耽書成癖,連飯都忘了吃”含委婉批評之意。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晉書》、唐詩及近現代詞典釋義,完整典故可參考《晉書·皇甫谧傳》。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耽書》這個詞是指對書籍或閱讀的熱愛和沉迷。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耳,右邊是頁,為“耳頁”組成。它的拼音是dān shū。 《耽書》一詞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唐朝。它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通常以繁體字呈現。繁體字是傳承于古代文字形體的一種書寫形式,與簡體字不同,筆畫更為複雜。對于《耽書》來說,在繁體字中會加上一些額外的筆畫。 古代寫作《耽書》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漢字的古時候寫法中,字形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耽書》并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耽書》的一些例句: 1. 他整天沉迷在耽書之中,幾乎忘記了時間。 2. 他的房間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耽書。 一些與《耽書》相關的組詞包括:耽溺(指過于迷戀某事而難以自拔)、耽遲(指拖延時間)、耽涉(指沉迷其中而耽誤了其他事情)。 《耽書》的近義詞包括:沉迷書海、喜歡讀書、酷愛閱讀。 《耽書》的反義詞可以是:厭倦讀書、對書籍無興趣、不喜歡閱讀。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