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人;獵戶。《人民日報》1959.1.18:“﹝顧客﹞除少數與我們一樣前來獵奇的人之外,絕大部分都是 伊春 林區的獵民。”《新華月報》1962年第11期:“各地應……制定公布臨時性的狩獵管理辦法,并且把城市獵民組織起來,由主管部門發給狩獵證。”
“獵民”一詞的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來源進行區分:
指以狩獵為生的人群,即“獵人”或“獵戶”。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和實際語境中出現:
在古代文學語境中,可能被引申為“統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剝削”。該解釋來自《查字典》,描述古代社會統治者通過迫害百姓維護權力。不過此用法在現代極少使用,且其他權威詞典未收錄,需謹慎對待。
若需進一步探究成語用法的曆史背景,建議查閱更專業的古籍文獻。
《獵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的意思是“追捕、捕獵人類”。其中,“獵”指的是追捕和捕獵,而“民”代表人類。因此,“獵民”可以理解為追捕和捕獵人類的活動或者人類被追捕和捕獵的狀态。
這個詞的出處較為模糊,沒有明确的來源。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是從獵人捕獵動物的活動擴展而來的。獵人捕獵動物是一種遠古時期的生存技能,而人類作為逐漸進化出來的智慧生靈,可能在某一時期,開始對自己的同類進行獵捕,以獲取資源和生存。這種活動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在曆史的某個時期,但目前并沒有具體的證據加以佐證。
根據《康熙字典》,《獵民》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犭(犬部)和亻(人部),犭表示與狗有關,亻表示人。根據現代漢字的筆劃,猄民總共有14個筆劃。
《獵民》的繁體字為「獵民」。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獵民的古字形是「獵民」,其中的「獵」表示獵捕、追逐,而「民」則表示人類。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字形有所變化,但其基本意義和拼寫方式并未改變。
1. 這個部落的獵民憑借精湛的技巧,能夠迅速捕捉到獵物。
2. 古代獵民常常和野獸進行生死搏鬥,以求生存。
組詞:獵人、獵犬、獵捕、獵殺
近義詞:獵夫、獵手、捕獵者
反義詞:保護人類、保育人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