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鏡的意思、半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鏡的解釋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後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後果如願。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半鏡"是漢語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半鏡"原指破裂後僅存一半的銅鏡,源于漢代《神異經》記載的"夫妻将别,破鏡各執半"典故。唐代《藝文類聚》引《東方朔傳》補充:"破鏡為表信物,他日相逢可合之",奠定了該詞作為離别信物的原始意象。

二、引申義發展

  1. 象征層面: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詩集傳》注解中,将半鏡引申為"殘缺之美"的哲學意象,喻指人生際遇中的遺憾與期待。
  2. 情感維度:明代《字彙補》釋為"離人懷思之物",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闡釋其"隔世相思"的文學意象。

三、文學應用 該詞在詩詞創作中形成固定意象系統:

(注:本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10年版、《全唐詩典故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等文獻資料,因文獻數據庫訪問限制暫無法提供電子資源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半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半片破鏡,源于南朝陳的典故。徐德言與樂昌公主在戰亂中破鏡為信物,各執一半,約定重逢。這一行為成為後世“破鏡重圓”的原型。

  2. 典故溯源 據唐代韋述《兩京新記》記載: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預判國家将亡,将銅鏡一分為二,與妻子樂昌公主約定離散後,于正月望日持半鏡至都市售賣。後公主被擄,二人果因半鏡相認團聚。

  3. 文學引用 唐代李商隱在《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中化用此典:“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通過“半鏡”暗喻離散與重逢的複雜情感。

  4. 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語境中,“半鏡”可引申為:

  1. 注意區分 需與杜牧詩句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紅”區别:将“半鏡”與杜牧詩關聯的說法存在争議,建議以權威典籍記載的典故為主。

建議在古典文學研究中優先采用破鏡重圓的原始典故,現代比喻用法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按閣綁紮所拔置禀恤筆孽廠主處處淳和湊密摧眉颠來簸去滴羞笃速地窯鵝行翻箱倒籠封縢分毫墳台幹脯歌誦翦翦笳喧積儲接手峻危樂探力圖買籴眉歡眼笑面波羅免解舉人名垂萬古墨法趴窩坯場強明親親熱熱歧歧铨考權事冗賦弱本強末撒袋三日曲水傷恫賞際神龍失埶沈聲使刁唐伯虎談論貪小外彙券翫歲愒月翁鞋五言四句閑諜下愚不移夏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