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弓葦戟的意思、桃弓葦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弓葦戟的解釋

用桃木制的弓,蘆葦做的戟。舊俗用以辟邪。 漢 焦贛 《易林·明夷之未濟》:“桃弓葦戟,除殘去惡,敵人執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桃弓葦戟是道教文化中的一組驅邪法器,由桃木制成的弓和蘆葦制成的戟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宗教儀式中驅逐邪祟、禳災祈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構成與含義:

一、字義解析

  1. 桃弓

    • 桃:桃木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辟邪神木。《說文解字》釋“桃”為“果木名”,其木質蘊含陽氣,可制伏陰邪。
    • 弓:象征武力驅趕,《周禮·夏官》載“弓矢禦災”,引申為對抗不祥之器。

      桃弓即桃木所制的弓,道教認為其能射殺惡鬼

  2. 葦戟

    • 葦:即蘆葦,古稱“菅”,《詩經·小雅》有“露彼菅茅”之句,其莖稈中空,道教賦予其潔淨通靈之意。
    • 戟:古代兵器,形似戈矛結合,《釋名·釋兵》稱“戟,格也,旁有枝格”,象征斬除邪穢。

      葦戟以蘆葦為材質,寓意以柔克剛,破除災厄

二、文化内涵與宗教功能

  1. 驅邪象征

    桃弓葦戟組合源于道教“以物克邪”思想。東漢《風俗通義》記載:“桃者,五行之精,制百鬼”,而葦草因生長于水澤,具“滌蕩污濁”之力。二者結合,形成剛柔并濟的辟邪法器。

  2. 儀式應用

    南北朝《荊楚歲時記》載:“端午日,以桃弓葦戟懸門戶,禳除瘟氣。”其用法包括:

    • 懸挂于門楣,阻隔邪氣入宅;
    • 法師持之巡行,鎮壓惡靈;
    • 焚燒葦戟,以煙瘴驅散疫病。

三、曆史演變

桃弓葦戟的信仰可追溯至先秦巫術。晉代葛洪《抱樸子·登涉》提出“桃木為符,葦為兵”之說,至唐宋成為道教齋醮儀式的固定法器。明代《道藏·法物譜》明确将其列為“禳災七寶”之一,強調其“桃弓懾魂,葦戟斷殃”的功能。

四、現代意義

當代民俗活動中,桃弓葦戟多見于傳統節慶(如端午、中元節)或道教宮觀儀式,象征對平安的祈願。其文化價值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範疇,如江西龍虎山道教儀軌中仍保留其制作技藝。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應劭《風俗通義》(天津古籍出版社)
  4. 宗懔《荊楚歲時記》(浙江古籍出版社)
  5. 《道藏·法物譜》(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6. 《中國道教習俗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桃弓葦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gōng wěi jǐ,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文化背景

  1. 象征意義
    桃木和蘆葦在傳統文化中均有辟邪寓意。例如,桃木常被制成劍、符等驅鬼法器,而蘆葦可能因其輕脆易折的特性,象征以柔克剛的化解之力。

  2. 文獻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漢代焦贛的《易林·明夷之未濟》:“桃弓葦戟,除殘去惡,敵人執服。”,說明其與消除災禍、制服敵人的功能相關。

注意

“桃弓葦戟”主要反映古代民俗中的驅邪觀念,而非字面武器的實際威力。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易林》原文或漢代民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捱擠哀婉白牒謗刺抱石伯父尺刃待試燈台肚當恩若再生颿布範成大訪繪燔指菲儀風火性佛影蔬工楷官仕孤茕寒憊汗馬牛賀慰毀軍火禽胡說亂道加料兼且兼夕稽淹拘學刊大可賀敦蠟檄劙囊理音美人遲暮猛氣蓬生麻中鋪胸納地氣決瓊山取法榮埶塞拉利昂撒嬌三院攝縷神佛生殖樹援夙舊推次退犀外語完名文圃誣拿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