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利用禽鳥攜帶火種進行火攻的一種方法。 宋 許洞 《虎钤經·火攻》:“火禽,以胡桃空中實艾,開兩口,復合之,繫野雞項下,針其尾而縱之,飛宿於草上,則火發。”
(2).指火鳳。 明 陳子龍 《蕭史曲》:“珠簾為君開,火禽雙徘徊。”參見“ 火鳳 ”。
“火禽”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利用禽鳥攜帶火種進行火攻的戰術。據宋代許洞《虎钤經·火攻》記載,具體操作是将胡桃殼挖空填入艾草,兩端開口後綁在野雞頸部,尾部插針後放飛。野雞飛落草木叢中時,尾部針脫落引燃艾草,從而引發火勢。這種戰術體現了古代戰争中借助動物實施火攻的智慧。
在文學作品中,“火禽”也代指神話生物“火鳳”。例如明代陳子龍《蕭史曲》中“火禽雙徘徊”一句,即以火禽象征火鳳,烘托神秘氛圍。火鳳多與祥瑞、涅槃等意象相關,是傳統文化中的神鳥形象。
《火禽》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引火至煙騰鳥飛的現象,即火焰升起後,小鳥驚飛的樣子。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火勢旺盛的情況。
《火禽》的部首是火(huǒ)字的火部,火字的拼音是huǒ,火的筆畫數為4;禽(qín)字的禽部,禽字的拼音是qín,禽的筆畫數為8。
《火禽》最早出現在《詩經·無欷》一詩中:“騰騰兮無聲,如遺火之忘機。火禽廣野,普蒙群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和詩歌,用來描繪大火引起的鳥兒驚飛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火禽》可以寫作《火禽》。
《火禽》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變化,所以和現代漢字寫法一樣。
1. 大火熊熊,火禽四起。
2. 山火肆虐,火禽憂心。
3. 火禽驚擾了嶽麓山的甯靜。
組詞:火焰、火光、禽鳥、鳥飛。
近義詞:火光閃爍、熾烈火焰、火勢洶湧。
反義詞:冰雪、寒冷、冷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