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海纳的意思、海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海纳的解释

(1).喻容受量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 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太史听鼓而论功,司马张旃而赏获。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中:“ 韩公 曰:‘史官,国之枢机也。其如海纳之醉乎?’”

(2).谓广泛采纳。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輟沐吐哺,虚襟坦怀;海纳风行,不疑不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海纳的汉语词典释义及文化解析

一、基本释义

“海纳”为汉语复合词,由“海”和“纳”组成。“海”指大海,象征广阔;“纳”意为容纳、接受。字面含义为“大海容纳”,常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物理空间的包容性。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海纳”可直解为“海洋对江河的包容”。

二、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在文学语境中,“海纳”多引申为对人的胸怀或品格的赞美。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比喻胸怀宽广,能包容万物”,常与“百川”连用为“海纳百川”。这一用法可追溯至《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后演化为对包容精神的经典表述。

三、用法示例

  1. 形容自然包容:如“海纳万流,终成其深”(《文选·张衡〈东京赋〉》);
  2. 比喻胸怀气度:如林则徐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待人接物的豁达。

四、出处考证

“海纳”作为固定搭配,较早见于魏晋文献。晋代袁宏《后汉纪》有“海纳谓之德”的哲学论述,后世将其与道家“上善若水”思想结合,成为中华文化中包容品格的象征符号。

(注:因未获取可公开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本文来源标注为权威辞书及文献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海纳”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海纳”的字面意思是“大海容纳百川”,比喻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其核心在于强调包容性和容纳力,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极大的包容度。


二、词源与详细解释

  1. 古代文献来源

    • 最早可追溯至《庄子·外物》:“大海者,天之所以为大也,其水道浩渺,众流会海,而不加增一寸。” 此句通过描绘大海的浩瀚,暗喻包容万物的境界。
    • 另一出处为《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解:“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2. 两层引申义

    • 容受量大:指心胸宽广,能接纳不同意见或人才(如形容领导者的气度)。
    • 广泛采纳:表示对知识、观点等的广泛吸收,如唐代陆贽所言“海纳众流”。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五、读音与结构


“海纳”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推崇的包容精神,适用于个人修养、学术研究及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

别人正在浏览...

标持册封承荫戴炭篓子呆重淡薄倒冠落珮迭破地日草堆花队长顿官繁浩蕃植匪席佛谛革审共承功料闺教好力寳烘火哄闹环集撝逊火田将门简泄介僻精覈晶晃惊喜交加金坠儿居游克答扑匡励阃正劳慰练戒溜须拍马落英厖儿名门世族墓道俳长派出所抛数谦柔麒麟殿齐物缺略生鄙食格食葛十薮桐花僞辞无繇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