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畏的意思、兢畏的详细解释
兢畏的解释
敬慎。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伏惟皇帝陛下有聪明好古之质,有恭俭爱人之诚,兢畏万机,仔肩一德。”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公之从 郑 薛 也,以克己兢畏为主,敬德集义,於 张公 尽心焉。”
词语分解
- 兢的解释 兢 ī 〔兢兢〕小心,谨慎,如“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笔画数:; 部首:儿; 笔顺编号:
- 畏的解释 畏 è 怕:畏惧。畏难(俷 )。畏罪。大无畏。望而生畏。 敬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畏。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兢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wèi,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或情境持有谨慎、敬畏的态度,常表现为小心忧虑的状态。它融合了“兢”(兢兢业业,谨慎)和“畏”(敬畏、畏惧)的双重含义,强调在面临不确定性时既保持警觉又心怀敬重。
2.详细解释
- 情感表现:因担忧未知风险或结果而产生的谨慎心理,可能伴随一定程度的恐惧,但更侧重于理性的克制与责任感。
- 行为特征:体现为做事认真细致,如《论语》中“君子兢兢业业”所述,强调勤勉与自我约束。
3.词源与文献引用
- 起源:部分学者认为其与儒家经典相关,如宋代曾巩在《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中用“兢畏万机”形容君主治理国家的审慎态度。
- 演变:叶适的墓志铭中亦提到“克己兢畏”,进一步引申为道德修养层面的自我约束。
4.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对职责、规则或重大事件的严肃态度,如职场中严谨的工作作风,或对自然、历史的敬畏感。
5.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兢兢业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 反义词:轻率鲁莽、肆无忌惮。
“兢畏”既包含对未知的警惕,也蕴含积极的责任感,常用于褒义语境,体现中华文化中谦逊与克己的传统价值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兢畏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词汇,它表达了人们在面对重大挑战或困境时产生的恐惧和忧虑。这种忧虑不仅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和威胁,更来源于内心的担忧和迟疑。下面是关于《兢畏》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兢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儿」,右边的部首是「刀」。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来源
《兢畏》最早出现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是司马相如所创作的《上林赋》中的一句话:"无射我帷弁,无弱我兢畏"。这里的兢畏指的是勇敢和害怕同时存在的心理状态。
繁体
在繁体中文中,《兢畏》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兢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兢畏」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可以写作「㡇㡄」。
例句
- 面对新的工作挑战,他充满了兢畏之情。
- 学生们站在讲台前,紧张和兢畏感充斥在他们心中。
组词
- 兢兢业业:形容人勤勤恳恳,一丝不苟。
- 顾虑重重:形容人对事情十分担忧,心中充满疑虑。
近义词
- 惴惴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担心忧虑。
- 战战兢兢:形容人十分恐惧和害怕。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形容自信从容,毫不畏惧。
- 无所畏惧:形容人无所顾忌,不受恐惧困扰。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详细了解了《兢畏》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它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