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书的意思、梵书的详细解释
梵书的解释
(1).梵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固 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五:“﹝ 浄曇 ﹞以 宸奎阁 所藏 仁宗 御书诣行在。所献书凡五十三轴,字体有三:一曰真书,二曰飞白,三曰梵书。”
(2).指佛经。 元 子温 《题画》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梵书多鬻於 昭庆寺 。书贾皆僧也。”
词语分解
- 梵的解释 梵 à 关于古代印度的:梵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梵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梵书(梵名:Brāhmaṇa)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宗教文献,属于吠陀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释祭祀仪式、赞歌意义及宗教教义。其名称源自梵语“婆罗门那”,意为“与婆罗门(祭司)相关的内容”。
二、历史与结构
- 时间背景:约编纂于公元前900至前700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印度礼仪史资料之一。
- 文献构成:广义的梵书包括三部分:
- 狭义梵书:规定祭祀仪轨,解释赞词语源及秘义;
- 森林书(Āraṇyaka):探讨祭祀的哲学意义;
- 奥义书(Upaniṣad):深入哲学与宇宙论,成为吠檀多思想的源头。
三、核心内容
梵书确立了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
- 吠陀天启:强调吠陀经典的神圣性;
- 祭祀万能:详细规范祭祀程序与咒词使用;
- 婆罗门至上:巩固祭司阶层的社会地位。
四、其他语境含义
- 梵字:指古印度文字(如梵文),或佛经的书写形式。
- 中文比喻义:因内容深奥,衍生为成语,形容晦涩难懂的书籍或理论。
五、常见误解
- 与佛经的区别:梵书属于婆罗门教文献,而佛经是佛教经典,二者宗教体系不同。中文文献中偶有混用,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梵书的具体文本或哲学思想,可参考吠陀文献研究专著或印度宗教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梵书是指佛教典籍或经典的总称,它起源于梵语中的“sūtra”一词。梵书也可以称为佛经、佛经书籍等。
梵书的繁体字为「梵書」,它的部首是「木」。根据《康熙字典》,梵书的笔画数目为8画。
梵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佛教的经典。它包含了佛陀的教诲、修行方法、故事和佛陀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等。梵书被认为是佛教信徒寻求智慧和启示的重要教导。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对于梵书来说,它的写法较为固定,一般按照简洁明了的方式书写。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经常阅读梵书以寻找内心的平静。”
梵书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词,如“梵音”(佛经的朗诵声)、“梵语”(在印度使用的宗教语言)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佛经”或“佛教经典”来代替梵书。
反义词方面,可以使用“俗书”或“尘书”(指世俗文学作品)与梵书相对。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