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木制手杖的戏称。《景德传灯录·杭州佛日和尚》:“ 佛日 禪师 见 夹山 , 夹山 问:‘什么人同行?’师举拄杖曰:‘唯有木上座同行耳!’” 宋 苏轼 《送竹几与谢秀才》诗:“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
“木上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基本含义
指用木头制成的手杖,常被文人雅士以拟人化方式戏称为“座上之客”。这种用法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体现了一种幽默或风雅的表达方式。
文学典故
宋代苏轼在《送竹几与谢秀才》一诗中写道:“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此处“木上座”与“竹夫人”(竹席的别称)对仗,均以拟人化手法指代日常用品,展现了文人的趣味。
部分资料提到“木上座”可能源自民间故事,形容因座位不足而临时坐在木头上的人,比喻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或待遇。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个别来源的引申解释。
《木上座》是一个佛教名词,指在修行佛法时候的第一位出家僧众。根据佛教教义,修行者按修行生活的严格程度和精进程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木上座”、“戒者”、“独器”、“须陀洹”。其中,《木上座》是最低、也是最初的一阶段。
《木上座》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木”、“上”、“座”三个部首。
木:五笔输入法对应的拆分笔画为:“丿”、“一”。
上:五笔输入法对应的拆分笔画为:“一”、“一”、“一”。
座:五笔输入法对应的拆分笔画为:“丿”、“一”、“立”。
《木上座》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特别是《巴利三藏》中的记载。
繁体字《木上座》为「木上座」。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基本的形态和意义是相同的。
1. 他已经入了《木上座》,在寺院里专注修行。
2. 修行者首先要成为《木上座》,然后才能逐渐提升修行的层次。
1. 木制品
2. 上座率
3. 座谈会
4. 座位表
初学者、入门阶段、起步阶段
须陀洹
闇投白宿鼻梁骨不次之位册勋摛光船脚垂头拓翼出探打吭吭电钮动目芳茵负注干劲谷雨萍洪亮后防皇邑见怪检疫劫数难逃堲居惊弓径骏劲升窘步救数人抗身蜫蚑戾戾灵门柳眉星眼明主泯却碰响瓶锡嵌花佥解乾哭千里急千卫庆誉任刻散妓升火是味儿水畔私府铁钎偷浅驼褐脱口王瓜梧岸乌麦夏璜啸诺洗尘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