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缧絷的意思、缧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缧絷的解释

捆绑,囚拘。《宋书·刘景素传》:“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色,以待士女之讼。时见 夏伯 以童子縲縶,王愴然改貌,用不加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缧絷(léi zhí)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由“缧”和“絷”两个单字构成,其含义与拘禁、束缚相关,常见于文言或书面语中。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解析

  1. 缧(léi)

    指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引申为囚禁。《说文解字》释为“黑索也”,即拘系罪人的工具。

    例:缧绁(léi xiè)指牢狱。

  2. 絷(zhí)

    原意为拴缚马足的绳索,后泛指捆绑。《说文解字》注:“絷,绊马也。”

    例:絷维(拴缚,引申为挽留)。

  3. 合成词“缧絷”

    二字组合后,指用绳索捆绑拘禁,多用于描述囚禁罪犯或受困于困境的状态。

    例:《后汉书·隗嚣传》有“缧絷之祸”,喻指遭受牢狱之灾。


二、引申与比喻义

  1. 具象意义

    指物理层面的捆绑拘押,如囚犯受缚于牢狱。

    例: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缧絷之士”指被囚禁的文人。

  2. 抽象意义

    比喻受困于某种处境(如制度、疾病、压力等),失去自由。

    例:现代用法中可形容“精神受缧絷”,即心灵被束缚。


三、权威文献引用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缧,黑索;絷,系也。谓以绳索拘系罪人。”

    参见: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093页。

  2. 《古代汉语词典》

    释义:“缧絷,捆绑囚禁。亦泛指困厄之境。”

    参见: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980页。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对“絷”的注解:“凡拘牵连缀皆曰絷。”

    参见:中华书局影印本,卷十三。


四、用例示范


五、语义关联词


“缧絷”本义为绳索捆绑拘禁,后扩展至抽象层面的困厄之境,承载了中国古代法制与哲学中关于“自由与束缚”的深刻隐喻。其用法虽在现代汉语中趋少,但仍见于文史研究及文学创作,用以表达强烈的受困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缧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缧”和“絷”两个单字复合而成,具体含义如下:

  1. 字义拆解

    • 缧(léi):原指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如《论语》中“缧绁”即指牢狱之灾。
    • 絷(zhí):意为用绳索拴住、拘禁,如《诗经》中“絷之维之”指拴住马足。
  2. 整体含义
    二字连用表示被绳索捆绑拘禁的状态,常用于比喻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如因犯罪入狱或受困于某种境遇。例如《后汉书》中“缧絷之困”即指牢狱之灾。

  3.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用于比喻,可引申为“受困于某种压力或束缚”。

建议:若在古籍中遇到此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实指拘禁还是虚指困境。

别人正在浏览...

别本比偶车道宠劳出迓导轮地球椭球东徙西迁度轨鹅行恶作剧返影分圭风行水上公本共气皇邑甲地嘉仰静缘惊咤酒坛久已后可好劳动密集型陵丘猛劲儿谧静暝晦木虫捏构扒搂披展仆舆迁吏岂肯覃奥青珥亲客衾褥铨臣人黎睿文三部曲散逛商丘蜃卫时耕时间差搜腰包天笑稊气钱晚成亡家犬伪凤倭刀五畜项脊轩志相认枭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