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为督责主管官吏缉捕盗贼而颁布的一种法令。《汉书·酷吏传·咸宣》:“散卒失亡,復聚党阻山川,往往而羣,无可奈何;於是作沉命法,曰:‘羣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沉,没也。敢蔽匿盗贼者,没其命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与之相连俱死为沉命也。” 清 钱谦益 《大中大夫李君墓志铭》:“邑多盗,以沉命法购捕禽獮无遗种。”
沈命法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一项法令,旨在通过严刑峻法督促官吏全力缉捕盗贼。以下是详细解释:
沈命法规定,若地方官吏未能及时发现或未能全部捕获盗贼,从郡守(二千石)到基层小吏均会被处死。该法令的颁布源于汉武帝时期社会矛盾激化,频繁的征发导致百姓贫困,盗贼蜂起,甚至散兵游勇聚众山林,官府难以镇压。
根据《汉书·酷吏传》记载,法令明确要求:“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沈命法以连坐形式强化责任,但因处罚过于严苛,可能导致官吏为自保而隐瞒实情,反使盗贼问题恶化。后世诗文(如洪适、吴振棫作品)也提及此法,侧面反映其历史影响。
作为汉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沈命法体现了统治者通过高压手段维护社会稳定的意图,但也暴露了严刑治国可能引发的弊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书》相关章节或汉代法制史研究文献。
《沈命法》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沉重的命令”。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项任务或命令给人带来的压力和负担。
《沈命法》的拆分部首为“水”和“口”,其中“水”代表了相关词汇的意义,而“口”则是表示发音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沈命法》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沈命法》一词来源于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命令和法令。在古代,官员们会使用一种特殊而严肃的方式来下达命令,以使受命者知道命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命令或法令就被称为《沈命法》。
《沈命法》的繁体字为「沈命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古籍的记载,《沈命法》的古时写法为「沈命法」。
1. 政府颁布了一项沈命法,要求所有企业在三天内完成环保改善工作。
2. 部队接到上级的沈命法,立即展开行动。
3. 手头的这个工作真是个沈命法,简直忙得不可开交。
沈重、命令、法令、任务。
紧急任务、严厉命令、重要法令。
轻松任务、自由处置、灵活命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