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藩王的属官。《南史·沉约传》:“﹝ 沉璞 ﹞初除 南平王 左常侍, 文帝 引见,谓之曰:‘……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隋书·百官志下》:“诸王置国官。”《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亮 国官 茹宽 知其谋,先告 孝宽 。” 胡三省 注:“诸国公各有国官。”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天申、会庆节,止遣国官一员将命。”
“国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演变区分理解:
一、古代核心含义(主流解释) 指藩王的属官,属于王侯封国的行政体系。该释义源自《南史》《隋书》等史料,如:
二、现代延伸含义(较少使用) 可理解为国家官员的泛称,强调官员的国家属性。例如在成语解释中,被定义为“代表国家管理和治理的权威人员”。
使用场景差异:
词源解析: “国”在古汉语中可指诸侯封地(如“齐国”“楚王之国”),“官”指职务,组合后特指封国内部官职体系,与中央朝廷官员形成区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