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的意思、壶口瀑布的详细解释
壶口瀑布的解释
在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的黄河中。两岸高山狭窄,黄水奔流至此,直泻深沟,浪花飞溅,声如雷鸣。瀑布宽约30米,十分壮观。附近还有龙门胜景,景色优美。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词语分解
- 壶的解释 壶 (壺) ú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姓。 笔画数:; 部首:士;
- 瀑布的解释 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似的水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西游记》详细解释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瀑布飞梁,悬河
专业解析
壶口瀑布作为汉语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地理特征及文化意象三个维度解析,综合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地理文献定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依据《现代汉语词典》)
- 壶:象形字,本义为盛装液体的容器,腹大颈窄。引申喻指“狭窄的通道”或“地形收束处”。
- 口:指物体内外相通之处,如出入口。地理学中特指“河道收束的咽喉地段”。
- 瀑布:从山壁或河床陡坡倾泻的水流(《辞海》第七版)。
二、地理实体定义
壶口瀑布指黄河中游秦晋峡谷段因河床骤缩形成的阶梯式瀑布群。其核心特征为:
- 成因:黄河水流经约500米宽的河面后,突被压缩至20-30米的深槽,形似壶嘴倾泻(《中国国家地理》黄河专题)。
- 形态:主瀑布落差约30米,次级瀑布群绵延数百米,水流撞击声如巨壶沸涌(《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 位置: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黄河水利委员会官方记载)。
三、文化意象(《中华文明地理图志》)
“壶口”一词被赋予自然神力与人文精神的象征:
- 力量隐喻:以“壶纳江河”喻黄河奔腾之力,如古诗“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 精神符号: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以瀑布咆哮声象征民族不屈气节(中国国家博物馆抗战文献)。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黄河专题
- 黄河水利委员会官网水文数据库
-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文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壶口瀑布是位于黄河中游的著名自然景观,其名称和特征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地理位置
壶口瀑布横跨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是两省共有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距离西安约350公里,太原约387公里。
二、名称由来
因黄河在此处河道骤然收窄至20-30米,形似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观,故得名。
三、自然特征
- 规模: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黄色瀑布,最大瀑面达3万平方米,流量可达1000立方米/秒。
- 地质成因:砂岩与页岩的差异侵蚀形成独特地貌,河道在500米内由300米收束至30米,形成巨大落差。
- 水文特征:河水携带大量黄土泥沙,呈现黄色浊浪,冲击产生雷鸣般声响和腾空水雾。
四、景观奇观
壶口瀑布以八大奇景著称,包括:
- 水底冒烟:水流撞击形成水雾如烟;
- 旱地行船:古代船只在旱地拖行过瀑布;
- 霓虹戏水:阳光折射形成彩虹;
- 冰峰倒挂:冬季冰凌悬挂崖壁。
五、文化意义
最早记载见于战国《尚书·禹贡》,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周边存有壶口古镇等历史遗迹,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象征。
提示:若需更详细的地理数据或游览信息,可参考国家地理资料或景区官网(来源:、7、8、11)。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亲遨曹便妍捕援采菱曲逞风崇鼎传看催花雨大修达眼递传滴溜当啷低眉折腰鼎革丁口钱恶叉法雨含有黄人捧日回声活落将身僭离谏劝假倩经袠决胜千里狙害抗捐劳冗粮罂龙颜凤姿陋诚论根螺子墨蛮触相争盘鸦跄济签署庆忭三方设吊诗翰石砚水稾水浇地私衷遂亡素着泰然自若汤勺田壤王棘险劲小李邪倾燮燮亵谑心不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