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藩王的屬官。《南史·沉約傳》:“﹝ 沉璞 ﹞初除 南平王 左常侍, 文帝 引見,謂之曰:‘……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國官乖清塗為罔罔也。’”《隋書·百官志下》:“諸王置國官。”《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亮 國官 茹寬 知其謀,先告 孝寬 。” 胡三省 注:“諸國公各有國官。” 宋 陸遊 《蠟彈省劄》:“天申、會慶節,止遣國官一員将命。”
“國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演變區分理解:
一、古代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指藩王的屬官,屬于王侯封國的行政體系。該釋義源自《南史》《隋書》等史料,如:
二、現代延伸含義(較少使用) 可理解為國家官員的泛稱,強調官員的國家屬性。例如在成語解釋中,被定義為“代表國家管理和治理的權威人員”。
使用場景差異:
詞源解析: “國”在古漢語中可指諸侯封地(如“齊國”“楚王之國”),“官”指職務,組合後特指封國内部官職體系,與中央朝廷官員形成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