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公的意思、阿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公的解释

(1) 〈方〉

(2) [father-in-law]∶丈夫的父亲

(3) [grandfather]∶祖父

(4) [old gentleman]∶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5) [papa]∶爸爸

阿公要煮咸,阿妈要煮淡

详细解释

(1).祖父。《南史·颜延之传》:“尝与 何偃 同从上南郊, 偃 於路中遥呼 延之 曰:‘ 颜公 !’ 延之 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偃 羞而退。”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正旦云]:‘你不是歹人,正是贼的阿公哩。’”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公》:“祖之称公,其来最古……《南史》 何偃 呼 颜延之 为 颜公 ……此皆古人以祖为公之故实也。今 江 南人犹称祖为公公。”

(2).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唐 赵璘 《因话录·谐戏》:“ 衢州 视事际,有妇人姓 翁 ,陈牒论田产,称阿公阿翁在日,坐客笑之。”原注:“下阿翁两字,言其大父也。”

(3).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墓堆子里漫应道:‘阿公,小四来也。’”《水浒传》第二一回:“ 宋江 道:‘阿公,你不知道,我还有一件物事做一处放着,以此要去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阿公"是一个汉语称谓词,在不同语境和地域中有多层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祖父:

    • 这是"阿公"最核心的含义之一,指父亲的父亲,即爷爷。这是汉语方言区(尤其是南方方言如吴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中常见的口语化称呼,带有亲昵色彩。
    • 来源依据: 此释义为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所收录,并在各地方言研究中广泛印证。
  2. 丈夫的父亲(公公):

    • 在部分方言区(如吴语区、部分闽语区),"阿公"也用于妻子称呼丈夫的父亲,即公公。这是对夫家长辈的尊称。
    • 来源依据: 此用法同样记录在《汉语大词典》及方言学著作中,反映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地域特色。
  3.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在古代或某些方言口语中,"阿公"可泛用作对年长男性的尊称或敬语,类似于"老人家"、"老爷爷"、"老大爷"。这体现了对长者的礼貌。
    •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文献用例(如笔记小说、话本)中可见此类用法。
  4. 某些方言中对曾祖父的称呼:

    • 在极少数方言点,"阿公"也可能指曾祖父(祖父的父亲),但这并非普遍用法,需结合具体方言环境判断。
    • 来源依据: 方言调查报告中偶有提及此类特殊用法。
  5. 拟人化或神祇称谓:

    • 在民间故事、传说或地方信仰中,"阿公"有时会被用来称呼拟人化的自然物(如山神、土地公等)或特定的神祇,带有地方文化色彩。例如"土地阿公"。
    • 来源依据: 多见于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资料和地方志记载。

"阿公"是一个多义称谓词,其核心含义指"祖父",在特定方言中也指"公公"。它还可作为对老年男性的尊称,并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用于拟人化或神祇称呼。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使用的地域、语境及对象来判断。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阿公”一词在不同语境和方言中有多种含义,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1. 亲属称谓

    • 丈夫的父亲:常见于古代或方言中,如《水浒传》提到妇人称呼丈夫的父亲为阿公。
    • 祖父:在闽南、潮汕、客家等方言中,阿公指代祖父,如福建、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使用此称呼。
  2. 尊称用法

    • 对老年男子的敬称:古代文献如《南史》《京本通俗小说》中,阿公用于尊称年长或辈分高的男性。
    • 泛称长辈或权威者:如《颜延之传》中,通过“非君家阿公”体现对家族长辈的指代。
  3. 方言特殊含义

    • 父亲:少数方言中(如部分吴语区),阿公可指代父亲。
    • 其他亲属:个别地区可能扩展用于其他男性长辈,但需结合具体方言环境判断。

补充说明
该词含义需结合语境和地域区分。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一回中,宋江称老年人为“阿公”体现尊称,而闽南人则明确用于祖父。如需更详细方言分布或历史演变,可查阅《汉语方言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毫光班期爆发性贲育之勇变气必修课不物蟾蜍尝胆眠薪称体载衣冲突赐斧钺打掉呆性顶趟豆花水法郎吉芳岁棐忱膏烛供祭怪形怪状海沸江翻行市宏亮怀拥环繞火祖简赅交叉火网进舍救患戢枻看财奴雷暴累载礼失而求诸野龙关每度没张志门号民康物阜磨礲千变万轸青菰青丘子琼柱球茎甘蓝起音驱散惹是非圣慈折拗试酌收举贪庸橐金微波粼粼献曝笑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