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雷暴的意思、雷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雷暴的解释

[thunderstorm; lightning storm] 雷雨

详细解释

由积雨云产生的雷电现象,有时伴随着阵雨或冰雹。参见“ 雷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雷暴是气象学中描述伴随雷电、强降水及剧烈对流活动的天气现象的专业术语。从汉语构词角度分析,“雷”指大气中正负电荷剧烈释放产生的闪电现象,“暴”则强调天气变化的猛烈性和突发性,二字组合准确概括了该现象的核心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雷暴特指积雨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其典型表现为云层间或云地间放电形成的雷电轰鸣,常伴随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冰雹(直径≥2厘米固态降水)以及突发性大风(阵风≥17.2米/秒)等天气要素。中国气象局观测数据显示,这类天气的形成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大气层结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1000 J/kg)、充足水汽供应(比湿≥10 g/kg)以及有效抬升触发机制(如冷锋或地形抬升)。

《大气科学辞典》进一步阐释,雷暴云内部存在强烈的垂直运动,云顶高度可达12-18公里,云中上升气流速度普遍超过10米/秒,这种剧烈运动导致冰晶与过冷水滴碰撞产生电荷分离,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阈值(约3×10 V/m)时即发生闪电放电。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雷暴引发的灾害事故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80亿元,主要危害包括电子设备雷击损坏(占年故障量的23%)、城市内涝(影响范围达年均3.2万平方公里)及航空器起降安全隐患(占恶劣天气延误的41%)。

网络扩展解释

“雷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自然现象与文学比喻综合解释:

一、自然现象定义

雷暴是伴有雷电活动和强对流的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包括:

  1. 形成条件:由积雨云引发,云层内部电荷分离(正负离子分布不均)导致剧烈放电。
  2. 伴随天气:常出现强降水、冰雹,冬季可能伴随暴风雪(称“雷雪”)。
  3. 生命周期:分三个阶段:
    • 积云阶段:云体垂直发展;
    • 成熟阶段:雷电、降水最强烈;
    • 消散阶段:能量逐渐释放完毕。
  4. 地理分布:多发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春夏常见,偶见于冬季。

二、文学比喻含义

作为成语,“雷暴”形容气势猛烈、突然爆发的事物或情绪,如“怒火如雷暴般席卷而来”,强调威力和瞬间性。

三、影响与危害

雷暴放电可能对建筑、电子设备及人体造成损害,相关防护研究是气象学重点领域。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属短时强天气系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雷暴分类(如单细胞/超级细胞雷暴)或防护措施,可查看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民如子白发苍苍壁隖镈钟不期然而然步调一致嗔心觕理搭架子法道方巾气番字发微飞龙風恙府上喝礼河星鸿茫狡悍激电介众矜诧径造禁旅酒姥眷齿沮废科学实验离拆零散凌腾龙腹龙生九子轮理露情媢克苗圃恁每逆口愆戾衾服秋高碕礒人为如法三乐商意山猫儿山戎时年条定惕惊挺胸凸肚替身演员弯头先亲后不改腺细胞晓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