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婪昏庸。 明 袁宏道 《与江进之书》:“且世有终日杜门,五月不视事之知县乎?贪庸甚矣。” 清 唐才常 《论戊戌政变大有益于支6*那》:“快其怨毒之私,因其贪庸之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贪庸汉语 快速查询。
贪庸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复合词,由“贪”和“庸”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行为。其核心含义指既贪婪又平庸无能。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指对财物、权势等有过度的欲望,不知满足,如贪污、贪婪。引申为片面追求、过分热衷。
本义为“平常、平凡”,引申为能力低下、碌碌无为,如庸才、庸碌。
贪庸一词强调双重负面特质:
整体形容人德不配位、才不称职,多用于批判官员或掌权者。
例证:
“在位者多贪庸,蠹国害民。” ——《明史·职官志》(形容官员贪婪无能,祸国殃民)
定义:“贪婪昏庸”。
例:“贪庸之吏,惟利是图。”
(来源:《汉语大词典》 在线版,词条“贪庸”)
释为“贪鄙庸劣”,强调品行与能力的双重缺陷。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续资治通鉴·宋纪》:“(蔡)京贪庸误国,天下疾之。”
(指向权臣蔡京因贪婪无能贻害国家)
词汇 | 侧重含义 | 差异点 |
---|---|---|
贪腐 | 强调贪污腐败行为 | 不涉及能力评价 |
昏庸 | 突出糊涂无能 | 不强调贪婪属性 |
庸贪 | 与“贪庸”同义,词序互换 | 语义一致,使用较少 |
该词属书面语,常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贪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贪婪昏庸,通常用于形容人既贪图私利又缺乏才能或判断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文学分析或特定语境中仍具表现力。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板渚隋堤宝鸡本枝百世编演表决器筚门闺窬比权量力擘笺不得其所惭灼策数缠臂春瘴初筵嵯峨德意地电蝶拍涤卡顶名冒姓对牛鼓簧泛家浮宅飞风纲纪篙工圪溜嘴鬼斧神工规绳菰芦鹤雪画兴呼吸之间架海金梁家马键槽记刻进扼靖节徵士及时雨嵇向苦刑灵胥暮鹨沤纻伾伾气鼓鼓软默桑落瓦解三食三宥赏鑒杀千刀沙泉慎肃太行山通套推舟于陆脱坡文旄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