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公的意思、阿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公的解釋

(1) 〈方〉

(2) [father-in-law]∶丈夫的父親

(3) [grandfather]∶祖父

(4) [old gentleman]∶對老年男人的尊稱

(5) [papa]∶爸爸

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

詳細解釋

(1).祖父。《南史·顔延之傳》:“嘗與 何偃 同從上南郊, 偃 於路中遙呼 延之 曰:‘ 顔公 !’ 延之 以其輕脫,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偃 羞而退。” 元 無名氏 《争報恩》楔子:“[正旦雲]:‘你不是歹人,正是賊的阿公哩。’”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公》:“祖之稱公,其來最古……《南史》 何偃 呼 顔延之 為 顔公 ……此皆古人以祖為公之故實也。今 江 南人猶稱祖為公公。”

(2).女子稱丈夫的父親。 唐 趙璘 《因話錄·諧戲》:“ 衢州 視事際,有婦人姓 翁 ,陳牒論田産,稱阿公阿翁在日,坐客笑之。”原注:“下阿翁兩字,言其大父也。”

(3).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墓堆子裡漫應道:‘阿公,小四來也。’”《水浒傳》第二一回:“ 宋江 道:‘阿公,你不知道,我還有一件物事做一處放着,以此要去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公"是一個漢語稱謂詞,在不同語境和地域中有多層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祖父:

    • 這是"阿公"最核心的含義之一,指父親的父親,即爺爺。這是漢語方言區(尤其是南方方言如吳語、粵語、閩語、客家話等)中常見的口語化稱呼,帶有親昵色彩。
    • 來源依據: 此釋義為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所收錄,并在各地方言研究中廣泛印證。
  2. 丈夫的父親(公公):

    • 在部分方言區(如吳語區、部分閩語區),"阿公"也用于妻子稱呼丈夫的父親,即公公。這是對夫家長輩的尊稱。
    • 來源依據: 此用法同樣記錄在《漢語大詞典》及方言學著作中,反映了漢語親屬稱謂的地域特色。
  3. 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 在古代或某些方言口語中,"阿公"可泛用作對年長男性的尊稱或敬語,類似于"老人家"、"老爺爺"、"老大爺"。這體現了對長者的禮貌。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用例(如筆記小說、話本)中可見此類用法。
  4. 某些方言中對曾祖父的稱呼:

    • 在極少數方言點,"阿公"也可能指曾祖父(祖父的父親),但這并非普遍用法,需結合具體方言環境判斷。
    • 來源依據: 方言調查報告中偶有提及此類特殊用法。
  5. 拟人化或神祇稱謂:

    • 在民間故事、傳說或地方信仰中,"阿公"有時會被用來稱呼拟人化的自然物(如山神、土地公等)或特定的神祇,帶有地方文化色彩。例如"土地阿公"。
    • 來源依據: 多見于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資料和地方志記載。

"阿公"是一個多義稱謂詞,其核心含義指"祖父",在特定方言中也指"公公"。它還可作為對老年男性的尊稱,并在特定文化語境下用于拟人化或神祇稱呼。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使用的地域、語境及對象來判斷。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阿公”一詞在不同語境和方言中有多種含義,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1. 親屬稱謂

    • 丈夫的父親:常見于古代或方言中,如《水浒傳》提到婦人稱呼丈夫的父親為阿公。
    • 祖父:在閩南、潮汕、客家等方言中,阿公指代祖父,如福建、廣東、廣西部分地區使用此稱呼。
  2. 尊稱用法

    • 對老年男子的敬稱:古代文獻如《南史》《京本通俗小說》中,阿公用于尊稱年長或輩分高的男性。
    • 泛稱長輩或權威者:如《顔延之傳》中,通過“非君家阿公”體現對家族長輩的指代。
  3. 方言特殊含義

    • 父親:少數方言中(如部分吳語區),阿公可指代父親。
    • 其他親屬:個别地區可能擴展用于其他男性長輩,但需結合具體方言環境判斷。

補充說明
該詞含義需結合語境和地域區分。例如《水浒傳》第二十一回中,宋江稱老年人為“阿公”體現尊稱,而閩南人則明确用于祖父。如需更詳細方言分布或曆史演變,可查閱《漢語方言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案目擺款兒拜識暴處碧盧秉機城狐社鼠儲能觸物興懷錯牾打卦道德信念燈傘洱海鳳凰皁隸風衣附搭陔蘭給孤獨寒林筍出寒青含育鶴植扈獵講禮驕餌驚翔今生今世金粟尺軍帖遼碣柳耳寠人婁子妙管謬爛偶而判教剽綴撲緣親舊親識裘绂琦玮肉骨弱劣騷筆啬神恃憑勢窮力屈授钺書術特别提款權貼鋪聽許朣胧通前徹後外制伍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