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节的意思、改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节的解释

(1).改变节操。《孔子家语·在厄》:“﹝ 子贡 ﹞入问 孔子 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 涣 ( 王涣 )少好侠,尚气力,数通轻剽少年。晚改节博学,通於法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幸得 娟娟 小姐是个贞烈之女,截髮自誓,不肯改节。 白长吉 强他不过,只得原嫁与 遐叔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或以告 崔 。 崔 讶其改节,而亦未之奇也。”

(2).更换季节。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艺文类聚》卷三四引 三国 魏 曹丕 《******赋》:“去秋兮就冬,改节兮时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改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改变节操
    指个人或团体因外界压力、利益诱惑等原因,放弃原有的立场、信仰或原则。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为常见,既有中性描述,也含贬义。例如:

    • 《孔子家语》中子贡问孔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 唐代王涣年轻时好侠义,晚年“改节博学,通于法律”。
    •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负面评价,如“政客改节投敌”“商人改节牟利”。
  2. 更换季节
    此义项多见于古文,描述季节更替。例如:

    • 汉张衡《东京赋》中“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 三国曹丕《寡妇赋》提及“改节兮时寒”。

二、用法与演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如《醒世恒言》《三国志》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改节这个词的意思:改节是指改变原先的节日习俗或庆祝方式。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群体放弃原有的传统方式,采取新的方式庆祝或纪念某个节日。 拆分部首和笔画:改节的拆分部首是曰(日)和攵(方向);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 来源:改节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没有确切的出处。它可能是在某个时期由人们逐渐形成的口头语,用于表示改变原有的节日庆祝方式。 繁体:改节的繁体字为「改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历史资料,在古代,改节的字写作「改節」或「改節日」,整体上和现代字体差别不大。 例句: 1. 公司决定改节,不再举办传统的年会。 2. 他们通过改节,希望能够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 组词:改变、节日、庆祝、方式、纪念、传统 近义词:改革、变革、创新 反义词:保持、坚持、遵循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