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掌。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 乾寧 二年,忝登甲科,东还荐造金地,岁周二纪,胶掌而拜影堂,腹藁而铭遗美。”
“胶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胶掌”意为合掌,指双手掌心相合的动作,常见于古代礼仪或宗教仪式中。该词由“胶”(黏合)与“掌”(手掌)组合而成,形象化描述双手紧贴合十的状态。
延伸解析
字义溯源
文献用例
唐代黄滔《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中记载:“胶掌而拜影堂”,描述信徒以合掌礼拜佛堂的场景。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籍或特定宗教仪式,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如需表达“合掌”,更常用“合十”“合掌”等词。
提示
该词权威释义来源较少,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查证。
胶掌是指手掌被胶水或者黏液所粘住的状态。
胶掌的字由“⺼”(肉)部和“手”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
根据《康熙字典》,胶掌的总笔画数为8画。
“胶掌”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儒学经典《论语释文》中,用以比喻心思固执、不肯松解之意。
「膠掌」是胶掌的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中,胶掌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通常在描绘手形的时候会略带一些变化。
他之前不肯放弃,一直胶掌着自己的观念。
胶掌手、掌上胶、胶迹
黏住、粘掌、粘手
松开、脱离、解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