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蚕丝。《荀子·富国》:“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餘足以衣人矣。”
(2).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国语·晋语九》:“ 赵简子 使 尹鐸 为 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韦昭 注:“茧丝,赋税;保障,蔽扞也。”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宋 杨万里 《上元夜戏作长句》:“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参见“ 茧卜 ”。
“茧丝”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为详细解释:
蚕丝
指蚕吐丝结茧形成的天然纤维,是丝绸的主要原料。此义项最早见于《荀子·富国》,提到“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足以供人衣用,强调其作为衣料的重要性。
赋税的比喻
出自《国语·晋语九》:“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障,蔽扞也。”此处以“抽茧丝”比喻征税的繁重和持续性。
传统节令食物
指正月十五(元宵节)用米、麦粉制作的面茧,内含吉语,如宋代杨万里诗中描述“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
蚕丝的结构
柞蚕茧丝由两根单丝并合构成,单丝截面呈钝三角形,具有多孔性,利于吸收和排出水分、气体。其纤维空隙特性与桑蚕丝不同,丝胶层结合紧密,需强酸碱分离(此描述源自低权威性网页,需谨慎参考)。
现代应用
茧丝作为纺织原料,与“中国茧丝绸市场”等产业密切相关,涉及反倾销、产业化等课题。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古籍《荀子》《国语》及相关蚕丝产业研究。
茧丝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由蚕所织成的丝线,也指蚕茧。
茧丝的部首是 "艹"(草字头),它由“草”字旁组成。它共有10个笔画。
茧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农耕文明。蚕丝的加工制作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蚕茧的国家之一。
茧丝的繁体字为 "繭絲"。
在古代,茧丝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茧丝这个词在不同的时期都是用类似的字形来表示。
1. 她正在纺织茧丝,以制作漂亮的丝织品。
2. 这些茧丝是从蚕茧中提取出来的。
茧宝、茧丝衣、茧织等。
蚕丝、丝线。
绒线、麻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