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指 周公 营东都,先卜地, 洛 得吉兆。引申为定都。《书·洛诰》:“我乃卜 涧水 东、 瀍水 西,惟 洛 食;我又卜 瀍水 东,亦惟 洛 食。” 周秉钧 易解:“食,谓吉兆。” 汉 张衡 《东京赋》:“ 召伯 相宅,卜惟 洛 食。” 北周 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 洛 食之始,上马治国。”
“洛食”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解释:
核心含义
源于《尚书·洛诰》,指周公营建东都洛阳时,通过占卜选定吉地。周公先后在涧水东、瀍水西和瀍水东占卜,均得“洛地宜建都”的吉兆,故称“洛食”。“食”在此指占卜的吉兆。
历史演变
该词后引申为“定都”之意,如汉代张衡《东京赋》中“卜惟洛食”即指定都洛阳。北周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也有类似用法,强调洛阳作为都城的正统性。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洛食”解释为“饭量大”,此说法源自民间传说,但缺乏可靠文献支撑,且来源权威性较低。从历史文献和主流辞书(如汉典)考证,此释义属误传。
“洛食”本义为周公卜地定都洛阳的典故,属于古代政治文化术语。使用时应优先采用历史文献依据,避免混淆现代衍生的非主流解释。
《洛食》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它指的是指在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中享受食物、美食的人们,也可以指洛阳所产的食品。这个词语在古代常用来描述洛阳城丰富的美食文化。
《洛食》由“水”和“食”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水”是主导字义的部首,表示与水相关的意思;“食”是作为合成字义义的部首,表示与食物相关。
《洛食》共有9个笔画,其中“水”部依次为3笔,而“食”部则有6笔。
《洛食》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在《隋书·财货志》中,用来描述洛阳城的丰富食品和餐饮文化。此后在唐代的文献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用法。
《洛食》的繁体字为「洛食」。
在古时候,《洛食》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差异。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洛食的古字形为「洛食」,其中“食”部分的字形稍有不同。
1. 唐代的洛食文化世界闻名。
2. 他每年都会来洛阳品尝各种洛食特色小吃。
以下是一些关于《洛食》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洛阳、洛阳市、食品、美食
近义词:洛阳食品、洛阳美食、洛食特色
反义词:贫困、饥饿、缺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