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禅林中称熟习礼仪,负责指导来自四方云游僧侣之人。《古尊宿语录》卷十一:“师同 大愚 数辈辞 汾阳 ,相让不肯作参头。”
(2).泛指和尚或道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几个参头行者,着箭后即时坐化。”《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问行者道:‘参头,仙乡何处?’”
“参头”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佛教术语和成语两类解释:
具体职责
指禅宗寺院中负责指导云游僧侣礼仪、协调新到僧人事务的僧人。这类角色需熟习佛门礼仪,常由经验丰富的僧人担任。
例:《董西厢》记载“几个参头行者,着箭后即时坐化”,《喻世明言》中也有对参头职责的描述。
泛称僧人/道人
在广义上,“参头”可泛指普通僧人甚至道人,尤其用于对修行者的称呼。如金代《西厢记诸宫调》中“参头行者”即指僧人。
在《查字典》中记载,“参头”被解释为“做事缺乏主见,盲目模仿他人”,源自《增广贤文》“参头人,瞻前顾后”。不过此用法在其他权威典籍中较少出现。
参头是一个汉字词语,有着多重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参头通常指的是一种植物,即参类植物的头部,如人参、山参等。同时,参头也可以引申为特定事物的起始部分。
参头的部首是"厶",总共有9个笔画。
参字的来源与"厶"和"叟"两个部分相关。"厶"代表了山的形状,而"叟"则表示老人。因此,参字的形象意义即为山中老人。
参字的繁体字形为"參"。
古时候,参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文字中,参字没有"叟"部分,而是由"厶"和"又"两部分组成。"厶"代表了山形,而"又"则是一只手的形状。这种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字义相同。
1. 他一头大汗,像个从山中参头走出来的老人。
2. 这种植物的参头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参与、参谋、参拜、参加、参观、不参、参差不齐
和参头意思接近的词语包括:头、起始、开头、开端、开始。
和参头意思相反的词语包括:尾、结尾、结束、终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