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茈的意思、凫茈的详细解释
凫茈的解释
亦作“ 鳧茨 ”。即荸荠。《后汉书·刘玄传》:“ 王莽 末,南方飢饉,人庶羣入野泽,掘鳧茈而食之。” 李贤 注:“ 郭璞 曰:‘生下田中,苗似龙鬚而细,根如指头,黑色,可食。’” 宋 苏舜钦 《城南感怀呈永叔》诗:“老稚满田野,斲掘寻鳧茈。” 清 赵翼 《晓东小岩香远邀我神仙馆午饭》诗:“君不见,古来饥荒载篇牘,水擷鳧茨野采蔌。”参见“ 荸薺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乌芋》。
词语分解
- 凫的解释 凫 (鳬) ú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同“浮”。 〔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同“洑”。 笔画数:; 部首:几; 笔顺编号:
- 茈的解释 茈 ǐ 〔茈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椭圆形,茎叶有细毛,夏季开白色小花,根皮紫色,可入药,亦可作紫色染料。亦作“紫草”。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凫茈”是古书中的用词,指代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即现代所称的“荸荠”(或“马蹄”)。具体解释如下:
-
字义解析
- 凫:原指野鸭,因荸荠多生长于水泽湿地,与野鸭栖息地重合,故古人以“凫”关联其生长环境。
- 茈(音cí):此处通“茨”,表示植物丛生之态,或为古人对荸荠形态的描摹。
-
植物特性
荸荠为莎草科植物,其地下球茎呈扁圆形,表皮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可生食或入菜,兼具食疗价值(如清热生津、润肺化痰)。
-
古籍关联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尔雅》《本草纲目》等,后逐渐被“荸荠”“马蹄”等俗称取代。其名称演变反映了植物命名与自然观察、生活经验的结合。
若需进一步了解荸荠的药用或食用方法,可查阅相关文献或农业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凫茈(fú c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野鸭的头部。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几(jī)部和茈(cī)部,几部表示鸟类,茈部是凫的声旁。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中的记载,凫茈一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鳧茲」,鳧是凫的原字,茲表示头部。而在繁体字中,凫茈的写法为「鳧茲」或「馥栨」。
以下是几个凫茈的例句:
1. 他伸出手去拍打凫茈。
2. 湖面上漂浮着一片片凫茈。
凫茈在组词方面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凫茈头”(表示鸭子的头部)、“凫茈状”(形容像鸭子头部的样子)等。
凫茈的近义词包括“鸭冠”、“鸭头”等,而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