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ect] 明显分节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任何一种,包括昆虫纲和其它(例如蜘蛛、螨、蜱、蜈蚣、鼠妇)外表与昆虫相似的成员
虫类的统称。《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身留于朝,愿纳图贡,昆虫草木,亦无所伤。”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三日》:“大概因为昆虫、蚊蚋很多的原故,公园中很少有电灯。”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六足亚纲(Hexapoda)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意义:
现存已描述种类超100万种,占已知动物物种的54%,实际估计可能达500-1000万种。最小的寄生蜂体长仅0.139毫米,最大的竹节虫体长可达62.4厘米。
注意:蜘蛛、蜈蚣等虽同属节肢动物,但因足数差异(蜘蛛4对足,蜈蚣每体节1对足)不属于昆虫。
昆虫(kūn chóng)是指属于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类生物。它们通常具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以及体表特殊的外骨骼。昆虫数量庞大,种类多样,是地球上其中一种最为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
按照部首和笔画的拆分,我们可以了解“昆虫”这个词的结构。它由“日”(部首:日)和“虍”(部首:虍)组成,拼音为kūn chóng。根据笔画计算,昆虫这个词总共有10画。
昆虫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中的“昆虫”指的是昆玉和虫子。后来,逐渐演变成指昆玉本身以及各类昆虫。
在繁体字中,昆虫的写法为「昆蟲」。这个写法在繁体字中更常见,但与简体字的写法相比,并无本质区别。
在古时候,汉字对于昆虫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西汉时期,有人将昆虫写作“昆蟲”或“悃蟲”。这些古代的写法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逐渐淘汰,如今的“昆虫”成为了最为常见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昆虫的例句:
下面列举一些与昆虫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昆虫界、昆虫学、昆虫园、昆虫群、昆虫纪
近义词:虫类、虫子、动物
反义词:高等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榜字绷劲边冲才墨之薮常驻翅楞楞处世哲学电压鼎右陡度鹅城放宽非怨负创伏女赋役咯嗒光点跪灵回生极竭酒逋亢眉课金克绍箕裘苦不聊生烂腐陵阪里司流誉乱烘烘明刺秘术靡习难老盘根究底鹏张平安字屏对辟司徒朴素唯物主义青眷青骡七伤裘莽颧颊全禄全灶人道主义辱仕上当十四经世祉霜吹遂忿疼痛土皇上衔木小瘪三逍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