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走投无路,无法可想。《晋书·顾荣传》:“昔贼臣 陈敏 凭宠藉权,滔天作乱,兄弟姻婭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僕,于时贤愚计无所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二八:“妇知意止,无奈之何,遂便惊怖,计无所出。”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壬寅四十三岁》:“余曰:‘计无所出。惟有俟入见,再看光景如何,方可随机应变。’”
“计无所出”的汉语词典释义
“计无所出”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面对问题时毫无对策,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其核心含义强调人在困境中思维受限、无法找到可行的策略。
释义与语源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志·魏书·董昭传》:“贼必自溃,计无所出。”意为敌人因无计可施而自行溃败。《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没有计谋可以施展”,突显其被动与无奈的内涵。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人、团体或国家在复杂局面中的束手无策。例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唐玄宗时期某官员“计无所出,唯闭门待罪”,即表现其面对危机的无力感。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包括“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反义词则为“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该成语的语义强度较高,常用于强调困境的严峻性。
权威引用参考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及《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古籍文献。
“计无所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想不出任何办法,处于无计可施的困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晋书》等文献原文。
北堂书钞表谢逼蹙布露柴烟单句东奔西走窦滔妇二生饭饮格度狗窦大开寡大夫呵呼弘新欢友灰棚胡厮哄戛玉敲冰饥冻金板京坻经信矜色鸡皮栗子卷发开口销客奉客佣诳丐联辞帘幙寥亮栗骇零用账驴牀眇微沐礼偏絶飘飘强仕青洲碕潭阙谬日前塞上秋上宙深坐释迦牟尼适音寿数书信体隧道门韬藏天堂涂山王禄完护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