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挟书的意思、挟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挟书的解释

(1).私藏书籍。《汉书·董仲舒传》:“ 秦 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珍此享帚之藏,窃怀挟书之惧。” 明 汪道昆 《明故提督信阳何先生墓碑》:“ 汉 承挟书,而得 贾 董 。”参见“ 挟书律 ”。

(2).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捡》:“至乙丑南宫,上微闻挟书之弊,始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挟书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动词:携带书籍

指随身携带书本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文人或学者出行时的状态。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律规定:“挟书者族”,即禁止私藏书籍,违者处以灭族之刑。

二、历史专称:特指秦代“挟书律”

作为历史术语,“挟书”专指秦始皇颁布的禁书法令(又称《挟书律》)。该律严禁民间私藏《诗》《书》等儒家典籍及诸子百家著作,直至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才被废除。如《汉书·惠帝纪》载:“除挟书律”,标志文化禁锢的解除。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挟书”词条释义。
  2.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汉书·惠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对“挟书律”的典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挟书”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私藏书籍
    指在官方禁止私人藏书的法令下,私自保存书籍的行为。这一含义源于秦朝推行的“挟书律”,即禁止民间持有医药、卜筮以外的书籍。例如《汉书·董仲舒传》记载:“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历史背景: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并颁布挟书律,直至汉惠帝时期才废除。

  2. 科举考试夹带作弊
    后衍生为专指在科举考试中夹带时文书籍的行为。例如宋代洪迈《夷坚甲志》提到“挟书假手之禁甚严”,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也记载“会场搜检”以防范挟书。


二、扩展含义

  1. 代指“挟书律”
    直接指代秦朝禁止私藏书籍的法令。如汉初吕雉统治时期“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献书。

三、使用示例

四、读音与争议

若需进一步了解“挟书律”或相关历史事件,可参考《汉书》《中西纪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鹰拔意卑辞厚币别屯碧流舱位戴名世丹旒道学先生貂毛雕印鼎路门飞旋绠短絶泉挂席为门归档还策还履洪胤怀荒魂飞神丧胡坐将家僵木嘉庆家种假佐解手尖刀机具寖久集义骏节拘学客人楞头楞脑梁苑隋堤僚友凌躐率时卖狱鬻官猫狸绵帛面皮闝妓峤岳岂可青乌经亲吻奇余泉府三薛杀虫剂赏同罚异筲袋沈溃水引饼殊裔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