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望的意思、伏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望的解释

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伏望陛下思直木先伐之义,考众恶必察之言。”《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伏望明白宣示,以便分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望"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敬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籍、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中仍可见到。其核心含义是怀着谦卑、恭敬的心情表达希望或请求,通常用于下对上(如臣子对君主、晚辈对长辈)或表示极其恳切、谦逊的场合。

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字面结构与谦敬意味:

    • "伏":本义指俯身、趴下,引申为表示谦卑、敬畏的身体姿态或心理状态。在这里强调说话者自降身份、以极低的姿态表达。
    • "望":表示希望、期望、盼望。
    • 因此,"伏望"字面意思是"俯伏着仰望/期望",形象地传达出发话者处于低位,怀着无比恭敬和谦卑的心情向上位者表达某种愿望或请求。
  2. 核心语义与用法:

    • 谦卑地希望/请求: 这是最核心的含义。它表达的是一种带有强烈谦逊、恭敬甚至恳求语气的希望。使用者通过这个词表明自己深知身份地位的差异,不敢僭越,但内心又怀有强烈的期盼。
    • 常用于正式文书或对上陈情: 历史上,"伏望"多见于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上书,或晚辈、下属给尊长、上级的书信中,用于提出建议、请求恩准、表达愿望等。例如:"伏望陛下明察"、"伏望大人垂怜"。
    • 表达深切恳请: 其语气比一般的"希望"、"请求"要重得多,带有恳切、迫切甚至卑微的意味,强调所求之事对说话者非常重要。
  3. 情感色彩:

    • 强烈的谦逊与恭敬。
    • 深切的恳求与期盼。
    • 有时隐含畏惧或不安(担心请求不被应允)。

"伏望"是一个极具文言色彩和谦敬意味的动词,意为怀着极其谦卑、恭敬的心情向上位者或尊长表达恳切的希望或请求。它体现了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和礼仪规范,强调说话者的低位姿态和内心的恳切期盼。在现代语境中,主要用于仿古文体、历史剧、或需要表达极度谦恭请求的特定场合。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伏望”是一个古代汉语敬辞,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表达恳切希望,常见于正式文书、奏章或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伏”表示谦卑俯首的姿态,“望”即希望,组合后意为“俯身恳请”,带有恭敬、恳切的语气。

  2. 使用场景

    • 奏章或公文:如宋代王禹偁《滁州谢上表》中“伏望陛下思直木先伐之义”,用于臣子向君主进言。
    • 文学或宗教语境:如《初刻拍案惊奇》中“伏望菩萨大慈大悲”,体现对神灵的虔诚祈求。
  3. 语法结构
    通常后接具体请求内容,例如“伏望陛下明察”“伏望垂怜”,直接表达诉求。

  4.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古典文献或仿古文体中。部分仿古场景(如戏剧、历史小说)可能沿用,如《桃花扇》台词“伏望明白宣示”。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典作品集。

别人正在浏览...

八瀛簿録不显山,不显水惨遭不幸出战达摩禅雕剿低垂砥节奉公弟令钝屯恩将仇报恶识防吏缝儿風口浪尖官子滚刀手旱草江右笺奏麇包可蠢窥探良逸流落失所龙蕊簪论演腼然冥濛明赏不费目极逆藩弄耸破烂不堪濮议遣纪琼佩秋宵拳毛屈法散旦善端审干伸手不见五指势籍属连説怿思索四子书逃禅天诛地灭团防局外库武成无己午岁宪方香传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