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己的意思、无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己的解释

(1).犹无我。《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太上无己,其次无名。”

(2).不固执己见。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无己,故学莫先於克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己”是一个具有哲学深度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两个层面理解:

一、哲学层面(道家思想)

  1. 核心内涵
    源于《庄子·逍遥游》提出的“至人无己”,指通过精神修炼超越个体局限,消解自我与外物的对立,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无己”是最高层次的修养,需通过“减损”工夫破除个体执念,实现虚灵空明的状态。

  2. 具体表现

    • 不固守自我立场(如《抱朴子·逸民》中“太上无己”)
    • 摆脱功名束缚(如《庄子》中“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在物我关系中消融个体边界(提到“己”是关系中的承担者)

二、日常语境层面

  1. 基本词义
    指不自我中心、不固执己见,如《汉典》解释为“不自私”,常见于形容谦逊包容的品格(例句:“无己地帮助他人”)。

  2. 引申用法
    明代李贽在《答耿中丞书》中将“无己”与“克己”关联,强调克制私欲的修养过程。

三、二者的关联

哲学层面的“无己”为日常用法的源头,道家思想通过消解绝对自我,影响了后世对谦逊无私品格的推崇。需注意:日常语境弱化了庄子的形而上维度,更侧重行为层面的描述。

扩展参考:对“无己”的完整理解可结合《庄子》原文(如“坐忘”“心斋”等修养方法)及王弼、郭象等后世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己》

《无己》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无”、“己”两个字构成。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个词语的各个方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己》这个词的首字“无”是由“无”部氵和虍组成,共三笔,它的意思是没有、不存在。这个词的末字“己”是由“己”部己构成,共二笔,它的意思是指代自己。

来源和繁体

《无己》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它出自《庄子·秋水》一章:“大道无己,天地合其德。”这里的“无己”是表达了大道无自私之心,符合天地合一的道德原则。在繁体中,这个词以“無己”表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形态有所变化,包括《无己》这个词也有不同的写法。在甲骨文中,无和己的形态与现在略有不同,但仍然可以被辨认出来。另外,它还有一种写法是“無己”,这是指以繁体字书写的形式。

例句

在使用《无己》这个词时,可以举一个例句来帮助理解其含义和用法:“修行者应当明白‘无己’的道理,放下私欲,融入大道中。”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应当抛弃自我私欲,追求与大道合一的境界。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无己》可以组成许多词语,如“无私”、“无我”等,它们都有着与《无己》相近的意思。近义词包括“无我”、“忘我”,它们都表达了抛弃自我私欲的情节。反义词是“有己”,表示其相反的概念,即个人私欲的存在。

通过以上介绍,《无己》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信息都已经清楚展示出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分率柏路拜疏襃贤扒掱灞桥北郭先生蔽锢笔头儿剥极将复才会谗词翅果徂年带彩顿次惰容耳福烦请匪服分背拂夺俯拾地芥勾干挂吼官户河漫滩滑跤环聚江畿家叔家宅鲸背浄土籍求记取科折匡岳旷职窟岩六趣轮回马死黄金尽杩头明本男女老幼耦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中社场申挺拾人涕唾耍花坛汤半体套圈塌趿添丁帖经替古人担忧蜕骨先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