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雕剿的意思、雕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雕剿的解释

以应变出奇之计进行讨伐。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凡议大征或雕剿,口语沓沓,未及聚兵而手足尽露。”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御流寇莫如坚壁清野法,而惩 苗 则莫如 沉希仪 雕剿法。” 清 胡林翼 《请起复曾侍郎督师疏》:“惟是以奇兵雕剿,在乎审机观变。”


鵰勦:亦作“ 鵰勦 ”。彫剿,剿除。《明史·陈璘传》:“总督 凌云翼 将大征 罗旁 ,先下令鵰剿。”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贵一》:“﹝ 迷蒙 ﹞等贼叛刦不已, 应龙 会 昌祚 并发兵鵰勦,悉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 川东 、 湖北 窜入者,则 穆克登布 剿之,并不时鵰剿 太平 、 大寧 及二 竹 之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雕剿”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雕剿”读作diāo jiǎo(也写作“鵰剿”),指以奇袭战术快速打击敌人,类似于老鹰捕食的迅猛方式,强调精准情报、灵活应变和速战速决。其核心特点是“师不移,即倏而入,倏而出”,即军队不长期驻守,突袭后迅速撤离。

历史背景与战术特点

  1. 起源与应用
    该策略在明代中期被用于镇压西南少数民族起义(如罗旁、大藤峡等地),后延续至清代对付苗民起义。清代名臣魏源在《圣武记》中将其总结为“沉希仪雕剿法”,与“坚壁清野”并列。

  2. 战术核心

    • 奇袭性:强调出奇制胜,避免正面大规模作战。
    • 机动性:快速集结、精准打击、迅速撤离,减少消耗。
    • 情报依赖:需准确掌握敌情,避免行动暴露。

文献记载

补充说明

“雕剿”与“大征”(大规模征讨)形成对比,适用于局部、突发性战事。其名称源于对雕类捕猎动作的模仿,形象化地概括了战术精髓。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役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明史》《圣武记》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雕剿这个词的意思是剥削和压迫。 - 雕剿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是 雨(部首) 7(笔画) 西(部首) 29(笔画) 刀(部首) 3(笔画)。 - 雕剿这个词的来源是由“雕”和“剿”两个字组成,表示通过剥削和压迫来消灭敌人或对抗势力。 - 雕剿的繁体字为「凋剿」。 -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雕剿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是相似的。 - 一个例句可以是:“这个国家使用了雕剿的手段来镇压反抗者。” - 雕剿的近义词可能是“歼灭”或“消灭”。 - 雕剿的反义词可能是“和平”或“宽容”等与和谐相反的词语。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