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子书的意思、四子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子书的解释

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子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的集合称谓,又称"四书",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典籍组成。该名称源于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著作合编为《四书章句集注》,确立其经学地位。其中《大学》《中庸》原为《礼记》篇章,经朱熹独立注解后与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并列为科举考试核心教材。

从汉语训诂学角度解析,"四子"指代四位儒学代表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四部著作系统阐释了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体系:《大学》确立"三纲八目"的治学纲领,《中庸》论述"致中和"的哲学方法论,《论语》记载孔子言行,《孟子》发展仁政学说。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正式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定为科举取士标准,使"四子书"成为明清两代六百余年官方哲学范本。该典籍体系强调"格物致知"的认知路径与"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的伦理建构。

网络扩展解释

“四子书”是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合称“四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组成部分

2.名称由来

3.历史地位

4.文化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篇章内容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权威古籍注解或学术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鲍姑婢贱不腾腾辞对存安躭误断文短垣自逾砘车蹲足放迸废黜俯观富积公冶长果盘呵呵黑犊弘烈花罽黄儿惠连笺疏贾业晶晖鲸蜡九流人物卷脑绝子绝孙咖啡色恐怕雷封领条邈如旷世呶嚷内当蹑屧暖洁骈门潜君清发青竹丹枫日久见人心儒品桑榆年撒散沈鲍神爷射香兽材蜀牙随份子弢迹匿光套括讬躬托物寓感菟丝详稳显赫人物邪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