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摩禅的意思、达摩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摩禅的解释

祖师禅。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当时所说的禅,除禅宗之禅而外,还有其他各派所讲的止观也包括在内,但 延寿 以达摩禅为准。”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通过这场辩论要来决定达摩禅的宗旨。”参见“祖师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达摩禅,是中国禅宗早期形态的核心称谓,特指由菩提达摩(Bodhidharma)祖师传入中国并开创的禅法体系。它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奠定了后世禅宗发展的基石。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定义与核心思想:

    • “达摩”:指菩提达摩,南印度高僧,南北朝时期(约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航海至中国,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 “禅”:梵文“Dhyāna”的音译简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指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如坐禅)来集中精神、观照内心、体悟真理。
    • “达摩禅”:即菩提达摩所传授的独特禅法。其核心在于“藉教悟宗”,即借助经典文字(教)的指引,最终领悟超越文字言说的佛法根本宗旨(宗)。其精髓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众生本具清净佛性(自性、本心),无需向外驰求,只需通过内省、观照,破除妄念执着,当下即可觉悟自身本具的佛性,成就佛道。它主张“不立文字”,认为最高真理无法完全用语言文字表述,强调“教外别传”,意指此心法是在佛陀言教之外,以心印心、师徒直接传授的特别法门。
  2. 修行方法与实践:

    • “二入四行”:这是达摩禅法的主要实践纲领,记载于《菩提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收录于《景德传灯录》等):
      • 理入:深信众生皆有同一真性(佛性),但因客尘妄想覆盖不能显现。通过“壁观”(心如墙壁,坚定不移,断绝分别执着)的方法,舍妄归真,与真如佛性之理相应。
      • 行入:指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的四种行为准则:
        • 报怨行:面对苦难逆境,认识到这是过去恶业的果报,甘心承受,不生怨恨。
        • 随缘行:面对顺境成功,认识到这是过去善业的果报,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 无所求行:认识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皆苦,熄灭贪求执着之心。
        • 称法行:了悟诸法实相(空性),以无所得之心,广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善行,与真如法性相应。
    • “壁观”:是达摩禅最具代表性的修行方式,并非仅指面壁而坐,更核心的含义是“安心” 法门,即通过专注的禅坐,使心念如同墙壁般坚定不移、寂静不动,远离分别妄想,从而安住于真如实相。
  3. 历史地位与影响:

    • 达摩禅被视为中国禅宗的源头,其思想和方法经过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传承与发展,至六祖慧能时发扬光大,形成“南宗禅”,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之一,并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日本、韩国、越南)。
    • 它打破了当时重经典讲习、繁琐仪轨的学风,提倡简单直接、注重心性体悟的修行方式,具有革命性意义。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平民化和生活化。

权威参考来源建议:

由于搜索结果未能提供具体网页链接,为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原则,建议引用以下公认的权威典籍和工具书作为内容支撑(可引导用户自行查阅):

达摩禅是由菩提达摩开创的禅法体系,核心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壁观”安心和“二入四行”为实践纲领,强调超越文字、直契心源。它奠定了中国禅宗的基础,其简洁直接、注重心性体悟的特质对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达摩禅需结合其核心经典《菩提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及权威佛教史论著。

网络扩展解释

达摩禅是中国禅宗的核心思想体系,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Bodhidharma)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被视为禅宗初祖。其核心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定义与核心理念

达摩禅强调通过冥想(壁观)和实践修行达到心灵的觉悟,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融合了印度佛教的禅修传统与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祖师禅”体系。其核心教义可概括为“二入四行”:

2.历史背景与传承

达摩于公元520年东渡中国,旨在传播禅法并寻找继承人。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传说,以及与梁武帝对话的典故(如“廓然无圣”),奠定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风格。后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等传承,至六祖惠能时发展为南宗禅,影响深远。

3.与其他禅法的区别

达摩禅被称为“祖师禅”,区别于侧重经典研习的“如来禅”,更强调师徒间的心印相传和顿悟。其修行方式直接简朴,注重内在体验而非形式仪轨。

引用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修行方法或历史事件,可查阅《楞伽经》《景德传灯录》等典籍,或参考禅宗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苞篚八音匣边陇不易一字长目飞耳长统忏礼侈靡垂枝撮襟书单间迭连飞鸿踏雪风笈佹侘寒耕河东三凤回绕伙家狐嵌讲好假日借景生情旌奬窘逐琨庭良师诤友离伤蠪蚳卢延让旅獒慢条厮礼磨牛南海舶嫩草抛开朋伙破坏谦慤钱桌乔装慊苦漆纱起死人而肉白骨柔莹软壁散文邵侯省吃细用绳愆纠谬树点司寝松厚坦腹唐古特蜩梁同契头面礼足翁甫小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