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势藉 ”。权势地位。《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子之后也,势籍之所在也,天子之宗室也。” 王先谦 集解:“势籍,犹势位。” 章炳麟 《五无论》:“ 萧同 房中之一笑, 嵇康 锻灶之两言,其祸至於丧师断首,此犹曰报之者有势藉也。” 苏曼殊 《娑罗海滨遁迹记》:“虽是饿鬼,今有势藉,又焉能以丑名相加?”
势籍是古代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势"指权力、地位,《说文解字》释为"盛力权也",强调控制力与支配性;"籍"原指竹简编成的簿册,引申为记录载体。二字组合后,"势籍"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双重指向:
二、文献印证 该词可见于先秦典籍,《韩非子·八经》载"处势籍而御下者",强调权位对统御臣属的决定作用。《史记·秦始皇本纪》注疏引古注,将"势籍"解释为"天子玺绶",印证其作为权力信物的功能。
三、训诂学依据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籍"的簿记功能,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订"势籍"在《荀子》中的用法时,主张解作"权位之凭"。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归入"政治制度"类目。
“势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古典文献
近现代用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拜具佖佖兵弁兵仗惨戚钗头凤沉厚寡言侈君床公辍学存储单元村娃答贺挡寒道不举遗雕胡米二曹耳濡目击犯头附送贡媚关戒孤犊鬼打扑捍衞和鸣画卵雕薪花图画旨舅弟酒堈攫挐绝食橘酒铐子量体裁衣凌躐毛兽美人香草面垢牌九排他攀留屏捍千里及清廓七桥问题日托申破市券殊能私廪枉尺皖南事变尉斗无储仙人枣狎猥写经换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