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改变言行举止。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年谱》:“先生自大征后,以为民虽格面,未知格心,乃举乡约告諭父老子弟,使相警戒。”
“格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综合理解:
基本含义
指人的仪表或容貌是否端庄得体,属于形容词用法。例如形容某人仪态出众时可用“格面端正”,强调外在形象的体面性。
引申含义
源自明代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中的“民虽格面,未知格心”,此处“格面”指通过教化使民众改变外在言行举止,与“格心”(内心改变)形成对比。这一用法更强调行为层面的调整,而非单纯的外貌评价。
补充说明
《格面》是一个汉字词语,其含义为修整、整理容貌或者指细腻的面容,也可以用来形容物品的表面整洁、光滑。
《格面》的拆分部首为“⺣”(左边的部分),笔画总数为14画。
《格面》的来源不详。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格麵」。
在古时候,汉字《格面》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字形和含义。
1. 她笑容可掬,格面如桃花之美。
2. 经过精心的磨皮和滑石粉的涂抹,石头上呈现出一层光滑的格面。
格面可以作为多个词语的组成部分,例如:
1. 格斗:指战斗、搏斗的技巧和方法。
2. 仿格:指模仿别人的样子或者举止。
3. 仪表整理:指对一个人的仪表、容貌进行整理、修饰的过程。
1. 仪容:指一个人的面容、仪表。
2. 镜面:指物体表面可以反射光线的平面或曲面。
1. 糟蹋:指对物品或者个人的浪费、虐待或不负责任的对待。
2. 污损:指物体表面被弄脏、变污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