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去印绶。谓辞官。 宋 苏轼 《和致仕张郎中春节》:“投紱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祇风情。” 金 刘迎 《自解》诗:“投紱归来岁月过,清闲殊胜吏分窠。”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志,终日问 楞迦 。”
“投绂”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字词构成解析
整体词义
字面指「丢弃印绶」,引申为辞去官职。该词常见于古典诗文,如:
同义表达
在古籍中,「投簪」(丢冠簪)、「投传」(弃符信)等词均与「投绂」类似,表弃官归隐。
文化背景
古代官员以印绶象征职权,「投绂」体现了士人对功名的主动舍弃,常与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相关联。
建议需要完整例句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2中宋代至清代的诗文引证。
《投绂》是一个成语,意为向有权势的人求援或寻求保护。通常用来描述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行为。
《投绂》由“手”和“绊”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9画。
《投绂》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投賓」。
在古代汉字中,投绂也有其他的写法,比如“投捧”,“投衣”,都是指向有权势的人寻求保护或求援。
他在公司遇到了困境,不得不向老板投绂求援。
投怀送抱、理直气壮、投桃报李
痛哭流涕、恳请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