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绂的意思、投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绂的解释

弃去印绶。谓辞官。 宋 苏轼 《和致仕张郎中春节》:“投紱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祇风情。” 金 刘迎 《自解》诗:“投紱归来岁月过,清闲殊胜吏分窠。”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志,终日问 楞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绂”为汉语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弃官归隐的行为,多用于古代文学语境。以下从释义、词源、用法三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投绂”字面意为“丢弃系印的丝带”,引申为辞去官职,表达主动放弃仕途、追求自由或隐逸生活的选择。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投绂”与“解绶”“挂冠”同义,均指官员弃职的行为。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秋夜读书》中“投绂归来万事轻”一句,即以“投绂”代指辞官后的超脱心境。

2. 词源解析

3. 文学用法

“投绂”多用于诗词、史传中,表达士人对官场的不满或对隐逸的向往。如《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投绂去职”,即以“投绂”描述其弃官行为。该词蕴含古代文人的气节观念,常见于表达高洁志向的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投绂”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1. 字词构成解析

    • 投:本义为抛掷,引申为弃去、丢弃。如《吕氏春秋》中「投诸渤海之尾」即表抛弃。
    • 绂:古代系官印的丝带,代指官印或官职。如《汉书》载「解印绶」即辞官。
  2. 整体词义
    字面指「丢弃印绶」,引申为辞去官职。该词常见于古典诗文,如:

    • 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节》:「投紱归来万事轻」
    • 清代姚鼐《法源寺》诗:「欲偕投紱志,终日问楞迦」
  3. 同义表达
    在古籍中,「投簪」(丢冠簪)、「投传」(弃符信)等词均与「投绂」类似,表弃官归隐。

  4. 文化背景
    古代官员以印绶象征职权,「投绂」体现了士人对功名的主动舍弃,常与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相关联。

建议需要完整例句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2中宋代至清代的诗文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班张卑侮迸直弊屦不浸润吃相创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兜翻愕眎風鑑高姿态构撰国丧固习覈选红泉花锦世界江蛰贱入贵出肩轝交辔继路及事菊部头剧骖蹶角受化儁德抗然刻符空室清野愧服裤筒满话名例靡替纳谏盘牙评释箳篂峭整轻欢禽灭栖凭求心崎嶢拳足认贼为父肉质果拾拣式微试行恕己疏柱私隐通时合变屠牧稳慎吴牛喘月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