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绿的意思、赤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绿的解释

西汉 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绿林”的并称。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德深九世,亦来赤緑之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绿是汉语中用于描述特定色彩范畴的复合词,其语义特征与历史文化背景紧密关联。根据《汉语大辞典》色彩词条考释,"赤"在甲骨文中已出现,本义指火红色,《说文解字》训为"南方色也",而"绿"在《说文解字·糸部》解作"帛青黄色也",二者组合后形成新的色彩概念。

在传统色谱体系中,赤绿指代介于正红色与青绿色之间的过渡色相,常见于以下三个维度:

  1. 纺织工艺领域:明清织造档案记载的"赤绿锦"特指经植物染料套染形成的红绿交织纹理,需先用茜草染赤底,再以槐花叠染出绿纹(《中国纺织科技史》)
  2. 建筑彩画应用:故宫博物院藏《工程做法则例》载有"赤绿相间作退晕"技法,指在梁枋彩绘中使用红绿渐变营造立体效果
  3. 文学修辞层面: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中"赤绿鳞鳞甲半湿"的表述,通过色彩通感构建独特的意象系统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呈现专业化趋势,主要保留在传统工艺研究、古建筑修复及古典文献注释等特定领域。《色彩文化考》指出,赤绿与西方色谱体系的magenta存在色相近似性,但文化承载迥异,前者蕴含阴阳调哲学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赤绿”是一个历史词汇,特指中国西汉末年(公元1世纪初)的两支著名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和绿林军的合称。以下是具体解释: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赤绿”是“赤眉”和“绿林”的简称,代指这两支起义力量。其中:

    • 赤眉军:因起义者将眉毛染红而得名,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等地,领导者包括樊崇等人。他们曾攻入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但最终被刘秀(东汉光武帝)击败。
    • 绿林军:因最初在湖北绿林山(今大洪山)起兵而得名,参与者多为饥民。绿林军后来分化出“舂陵军”,成为刘秀建立东汉的重要支持力量。
  2. 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因改革失败导致民不聊生,赤眉军和绿林军的起义是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力量。二者虽目标一致,但后期因利益分歧走向对立。

  3. 文学引用
    明末抗清志士夏完淳在《讨降贼大逆檄》中曾用“赤緑之羣”借古讽今,暗指反抗暴政的群体。

补充说明

建议进一步查阅《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权威史书,以获取更详细的历史脉络。

别人正在浏览...

摆调抱腰绿别子窗友出田催命鬼丹晖登对登涂贰珍范金幡伞坟地芬香佛山服畴羔币毫毛烘柹洪毅花子芔然佳士寖剧谨退君子协定开山始祖苦苦孜孜雷变留荑离闲龙阮莽式煤炸没字碑蒙族麋麑目指凝稳屏篷縓缘人间地狱软瘫子货身分证生天售迹属章司晨襚敛棠茇汤盘桐宫外使忘机维持会抆泪舷灯响屧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