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既的意思、食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既的解释

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亦指食尽发生的时刻。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食,通“ 蚀 ”。语出《左传·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杜预 注:“既,尽也。”《清史稿·时宪志五》:“求食既、生光时刻,以食甚距纬之餘弦为一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既是汉语中描述日食或月食现象的天文术语,指日月被完全遮蔽的起始时刻,即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天体的边缘光线完全消失的瞬间。以下从词典释义、典籍记载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解: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字义解析

    • 食:古称日月之亏蚀,《说文解字》释为“蚀也”,指天体被遮蔽的现象。
    • 既:《康熙字典》引《说文》“小食也”,后引申为“尽、完”,此处指遮蔽完成的状态。

      二字合称“食既”,即日月被完全吞蚀的开始时刻(如《汉书·天文志》载“日食既,星尽见”)。

  2. 现代词典定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食既特指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面与日面(或地影与月面)完全重合的临界点,标志全食阶段开始。


二、古代天文典籍中的记载

  1. 《史记·天官书》

    司马迁记载“日月薄蚀,既而光复”,其中“既”即指全食状态。古人以“既”为节点,划分食象的初亏→食既→生光→复圆四阶段(参考《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2. 《宋史·天文志》

    详述日食观测:“食既,则昼晦如夜”,并记录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日全食“京师食既,星见”的天象,印证食既时日光完全消失的特征。


三、科学内涵与文化象征

  1. 天文学意义

    食既对应现代天文学的second contact(第二接触点),即全食阶段起点。此时月球完全遮挡太阳光球层,仅剩日冕可见(如2020年全球瞩目的日全食现象)。

  2. 文化中的“既”哲学

    古人将“既”与宇宙循环关联:《周易·既济卦》以“水在火上”喻阴阳交泰,而食既象征阴阳失衡的极点,暗含“物极必反”的辩证观(见《中国古代宇宙观》)。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释“食”“既”字源(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P.1183
  3.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4. 《宋史·天文志》卷五十二(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陈美东《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古代天文学史》第四章(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食既”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天文学术语(主要含义)

  1. 定义
    指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球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球圆面)第一次内切时的位置关系,也指这一现象发生的时刻。

    • 外文名:Second Contact
    • 阶段顺序:发生在“初亏”之后、“食甚”之前,是日/月全食的第二个阶段。
  2. 现象解释
    以日全食为例:

    • 初亏:月球开始遮挡太阳边缘;
    • 食既:月球完全进入太阳圆面,两者首次内切,标志全食开始;
    • 生光:月球开始移出太阳圆面,全食结束。
  3. 历史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三年》:“日有食之,既。” 杜预注:“既,尽也。”


二、成语用法(需结合语境验证)

在极少数非专业语境中,“食既”可能被解释为“吃过饭,表示行为已完成”(如)。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优先参考天文学定义,并在具体文本中结合上下文判断。



“食既”主要用于描述日/月全食的关键阶段,若遇到其他解释需谨慎考证。如需观测相关天象,可参考天文机构发布的精确时刻表。

别人正在浏览...

聱聱拔扈悲婉笨口拙舌标质宾座不夺时惨舒尺璧船多不碍路登徦订办斗霜傲雪儿女子语反朴归真垢蠹汩惑瞶祸翫灾谷口真还帐贺监欢和火禽冀钞镜袱惊慑劲刷扃试寄生蜂九春举职坎炁砢硶坑堑肯尼亚哭丧着脸梦见明赏不费脑镜派饭蟠木朽株披涉七百启导齐功轻楫穷檐任脉入理傻里八机神仙不是凡人作视区手无寸铁霜鵶嗣功肆应天庥望视雾沉沉膝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