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议的意思、格议的详细解释
格议的解释
(1).搁置的建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始, 尧臣 还自 陕西 ,请先备 涇原 ,弗听。及 葛怀敏 败,帝思其言,故復遣 尧臣 往。於是前所格议,多见施行。”
(2).议论相悖。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先是 鐘 以总制军务至当临 俊 , 俊 负知材不肯下,两相格议,进止不速,致 廷瑞 等得招集散亡,势復大振。”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议的解释 议 (議) 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格议”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种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一、基础释义
-
搁置的建议
指因故未被采纳或暂时中止讨论的建议。例如《续资治通鉴》中提到:“前所格议,多见施行”,即之前被搁置的建议后来得以实施。
-
议论相悖
表示观点对立、意见冲突。例如清代文献记载:“两相格议,进止不速”,形容双方因意见不合而行动迟缓。
二、扩展解析
三、使用示例
- 古籍引用
《明书·乱贼传》中“两相格议”生动展现了古代官员因意见不合导致决策拖延的场景。
建议在具体应用中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典籍,并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议是一个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对某个问题或议题进行评议或讨论。下面是有关格议的一些详细信息:
- 拆分部首和笔画:格议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木字旁,右边的部首是言字旁。它总共包含12个笔画。
- 来源:格议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古代字书中,它用来解释"议论、讨论"的意思。
- 繁体:在繁体字中,格议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格议这个词的写法相对保持一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 例句:他们在会议上进行了热烈的格议,以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 组词:格论、评议、讨论等都是与格议相关的词语。
- 近义词:辩论、争论、商议等也可以用来代替格议。
- 反义词:同意、接受、默许等与格议的概念相反。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