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心谨慎貌。《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毛 传:“兢兢,戒也。” 唐 陈子昂 《为张著作谢父官表》:“夙夜兢兢,祗惕若厉。” 明 归有光 《金君守斋墓志铭》:“世道沦斁,为善者兢兢惧不能免。” 任鸿隽 《岁暮杂咏》:“谁能学懦夫,履薄徒兢兢。”
(2).恐惧貌。《诗·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毛 传:“兢兢,恐也。”
(3).强壮貌。《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騫不崩。” 毛 传:“矜矜兢兢,以言坚彊也。”
(4).精勤貌。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 唐 人最拈弄小説…… 李文饶 、 刘宾客 尤兢兢耳。” 郭沫若 《月蚀》:“好在我并不想去作博士论文,我也不必兢兢于去求出甚么实证。”
(5).战栗貌。 唐 韩愈 《南山诗》:“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兢兢”是汉语中一个叠音词,最早见于《诗经》,其核心含义为“小心谨慎、严肃认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兢兢”单独使用时多形容戒惧、警惕的状态,常以“兢兢业业”“战战兢兢”等固定搭配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古代汉语词典》中,“兢兢”被注音为jīng jīng,释义包含三重维度:
谨慎敬畏
如《尚书·皋陶谟》中“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描述处理政务时的高度责任感。该词常与“业业”连用,表达对职责的敬畏与专注。
强健刚正
《诗经·小雅·无羊》中“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一句,东汉郑玄笺注“矜矜兢兢,以言坚彊”,此处引申为刚强不屈的品格。
战栗恐惧
《汉书·外戚传》中“人皆兢兢于亡常”的用法,通过叠字强化心理层面的惶惶不安,与“战战兢兢”形成语意关联。
现代汉语使用中,“兢兢”作为语素保留在成语里。例如“兢兢乾乾”(《宋史·乐志》)强调自强不息的态度,“兢兢翼翼”(《后汉书·皇后纪》)则突显如履薄冰的谨慎。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发布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具有鲜明的庄重色彩。
“兢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jīng jīng,其核心含义是小心谨慎、恭敬认真的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兢兢”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形容谨慎认真的态度,其古义中的“恐惧”和“强壮”已较少使用。如需更深入溯源,可参考《诗经》《汉典》等经典文献。
阿吴不若曹洞车马如龙赤旆雕镂藻绘低级丢灵繁错费尽心思付命旰旰敢想工兵功劳簿公恕宫髽官阶寡色刮野鬼归凑故将黑娄娄横刀揭斧红旆回睠惠康护脚辑理精神财富揫迫激增觉得军马溘毙刻括窥导窥图辽川六等没奈何母艰蟠桃箝结敲冰索火秋雨仁草赏玩绳直蛇瘴蜀国熟落松塔髓脑題引凸耳讬色五姓蕃显选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