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额的意思、赋额的详细解释
赋额的解释
赋税的数额。 元 戴表元 《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攅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花月痕》第四回:“朝廷赋额日亏,军储日絀。”《清史稿·食货志二》:“总计全国赋额,其可稽者, 顺治 季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粮六百四十餘万石。”
词语分解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 额的解释 额 (額) é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僶 )。 牌匾:门额。匾额。 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赋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上下文区分:
-
赋税的数额(主流解释)
- 源自古代财政制度,指国家规定应征收的赋税额度。
- 文献例证:
- 元代戴表元《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提到“攅眉询赋额”,反映官员核对税赋数额的场景。
-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顺治年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直接体现赋额的具体数值。
-
额外荣誉的授予(较少见)
- 提到源自科举制度,指对优秀者授予官职或称号的额外奖励。但此解释在其他权威典籍中未明确提及,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含义。
使用建议:
- 在历史、经济类文献中,优先采用“赋税数额”的解释。
- 若涉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是否为荣誉授予含义。
注:权威典籍如《汉典》《清史稿》均以“赋税数额”为核心释义,建议以此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赋额(fù é)是一个汉字词语,下面是有关它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赋: 贝部 (贝字底部) + 武部 (戈字底部) ,共8画
- 额: 頁部 (页字部首) + 人部,共9画
来源:
赋额这个词源于古代文献和语言使用,用以描述给予人物职位、权力、头衔或封号等的行为。在官方文件上,它也表示给予某人责任或义务。
繁体:
在繁体字中,赋额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赋额这个词的基本形状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作为表彰他多年来的贡献,国家为他赋予了一个高额头衔。
2. 古代君主赋额给他的臣子可以显示尊贵的地位。
组词:
关于赋额,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如赋职、赋权、赋予等,它们都在描述给予别人职位或权力的行为。
近义词:
赋予、赐予
反义词:
收回、撤销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