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休;白白了事。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好也囉!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乾罢!”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若违了半个时辰,上山来决无乾罢。”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没这般事,万事罢论;若有这等勾当, 韩二 也,我不道的和你两个乾罢了哩!”
“乾罢”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常见于元曲等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乾罢”意为甘休、罢休、不再计较,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件事的不满或拒绝轻易了结的态度。它带有一种“不了了之”或“不愿善罢甘休”的语感。
表达不甘心结束
如元杂剧《窦娥冤》第二折:“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乾罢!”(你害死我父亲,岂能就此罢休!)
→ 强调对事件的愤怒和追究到底的决心。
威胁或警告语气
如《李逵负荆》第一折:“若违了半个时辰,上山来决无乾罢!”(若超时未归,上山后绝不轻饶!)
→ 表示若不按约定行事,后果严重。
条件性让步
如《儿女团圆》第一折:“没这般事,万事罢论;若有这等勾当……我不道的和你两个乾罢了哩!”(若无事便作罢,若真有事,绝不放过你!)
→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追究。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曲选》或权威古汉语词典。
《乾罢》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事情完成、完毕或停止的意思。
乾(乙)是部首,由五画组成;罢(网)是部首,由罒和巴两个部分构成,总共有四画。
《乾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匈奴传》中。在繁体字中,乾的繁体为「乾」,罢的繁体为「罷」。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乾和罢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乾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乹」,罢的古代写法为「罷」。
1. 计划乾罢,我们可以开始新的项目了。
2. 宴会结束后,客人们纷纷告辞,场面乾罢。
乾燥、乾坤、一乾二净、罢工、罢课
结束、完成、停止、终结
开始、继续、进行中
阿僧祇劫阿婉把断半空卑贱褊阨鬓垂播食惨絶吃哑巴亏幢棨村务大寳局弹棊甸子雕剧帝孙堕媮饿羸飞蓬诰告耕具工头慌急鬟心火气截截泾渭不分金壶墨汁济赈镌责峻狭诓言诈语辣子角冷暖玉猎跋领青龙象蠦蜚緑尘煤核曩辰曩岁辟倚前儿个且休琼殿穷系软障如嫂沈淀四田私增送煖偎寒孙大圣侗长屯积无何有贤夫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