劖刀的意思、劖刀的详细解释
劖刀的解释
一种砍削桑枝的短6*刀。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四:“劖刀,剶(充眠切,音川)桑刃也。刀长尺餘,阔约二寸,木柄一握,南人斫桑,剶桑,俱用此刃。北人斫桑用斧,劖桑用镰。”
词语分解
- 劖的解释 劖 á 用锐利的器具凿或铲:劖石得泉。 古代一种铲、斫工具。 砭刺;刺:以劖刺之。 讽刺:劖言讪语。 剜;割:碎劖碎剁。 铲除。 姓。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刀的解释 刀 ā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姓。 笔画数:; 部首:刀;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劖刀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劖刀”是一个古代农具相关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chán dāo
- 结构:劖(左右结构)+ 刀(独体结构)
- 用途:一种用于砍削桑树枝条的短刀,主要用于桑树修剪。
详细说明
根据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劖刀长度为“尺余”(约30厘米),宽约二寸(约6厘米),配有木柄,是南方地区桑农修剪桑枝的专用工具。其功能类似现代园艺工具中的修枝剪,但形制更接近短刀,适合快速处理桑枝。
历史背景
桑树种植在古代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劖刀作为配套工具,反映了古代精细化农事操作的需求。这类工具在江南蚕桑业发达地区尤为常见。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农具分类,可参考《农政全书》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劖刀 (chǎn dāo) 一词的意思是“刮头发的刀子”或“理发刀”,也可以指代理发师。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刀 (dāo) 和召 (zhào)。刀这个部首表示与刀有关,召部则是一个形状像调羹的部首。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用特制的刀子来理发,这个刀子就被称为劖刀。
汉字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劌刀”,与简体字稍有不同。古代汉字的写法也有一些区别,古时的写法大致与现代相同,但有些笔画的顺序和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劖刀的例句:
- 理发师用劖刀给我修剪了头发。
- 劖刀的刀锋很锋利。
劖刀没有固定的组词和近义词。关于反义词,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词可以与之相对应。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八府巡按板鸭蹩躠别宅避放朝昏城阃出化出嫁楚儽得至宝吊杆雕鸷娥皇女英翻苏符棨附子感恩多工艺桄桔孤障海岸山脉沆瀣一气花鞴扇胡扯见钱眼开郊祁儆备警敕经幢静渊今时九贤酒星帘肆历块黎女楼外楼率带驴券魔术师莫言甯武子孥戮慓鸷毗罗帽憔迫起请宂员僧阁上信沈点点慎秘土怪乌蛮鬼呜轧显象销刓效邮祫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