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棒的意思、蒲棒的详细解释
蒲棒的解释
[cattail’s spike] [口]∶香蒲的花穗,形状像棒子
词语分解
- 蒲的解释 蒲 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 棒的解释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棒。身体棒。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蒲棒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详解
蒲棒,汉语名词,读音为pú bàng。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它特指香蒲科植物的果穗。这种果穗呈圆柱形,外形似棒状,质地松软如绒毛,颜色多为黄褐色(成熟时)。
核心特征解析:
- 植物学基础: 蒲棒是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香蒲(Typha spp.)的果穗。香蒲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湖泊、池塘、沼泽等湿地环境。其显著特征包括狭长的叶片和顶端形似蜡烛或棒槌的果穗(即蒲棒)。
- 形态描述:
- 形状: 标准的圆柱形,状似短棒或蜡烛。
- 质地: 由无数细小的果实和长毛(俗称“蒲绒”或“蒲棒毛”)组成,整体结构蓬松、柔软,富有弹性。
- 颜色: 初生时可能偏绿,成熟后转变为典型的黄褐色或深棕色。
- 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
- 填充材料: 干燥后的蒲棒绒毛(蒲绒)是传统的天然填充材料,常用于制作枕头、坐垫、靠垫等,具有透气、保暖的特性。
- 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药中,蒲棒(或其花粉,即蒲黄)被认为具有止血、化瘀、利尿等功效。
- 民俗象征: 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实用性,蒲棒在一些地方民俗文化中也被赋予吉祥、辟邪等寓意。端午节时有悬挂菖蒲(与香蒲同属湿地植物,常被并提)和艾叶以驱邪的习俗。
扩展知识:
- 别称: 蒲棒也常被称为蒲槌、蒲棰 或形象地称为水蜡烛(因其形似蜡烛且生于水中)。
- 相关植物: 常见的能形成典型蒲棒的香蒲种类包括宽叶香蒲 (Typha latifolia)、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 等。
权威参考资料: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官方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 https://www.cp.com.cn/book/7b845f6e-6.html, 请注意此为词典介绍页,非在线查询页。权威释义以此纸质/电子版词典为准)
-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合作建设。 (来源:http://www.iplant.cn - 提供香蒲属植物的详细分类、形态描述与分布信息)
- 《中华本草》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 (权威中医药典籍,可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或专业数据库查询相关信息:https://www.satcm.gov.cn)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 (提供与植物相关的民俗文化信息,如端午节习俗:https://www.ihchina.cn)
网络扩展解释
蒲棒是香蒲科香蒲属多种水生或沼生植物的果穗,具有药用、实用及生态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分类
蒲棒主要指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或其同属植物的成熟果穗,属于香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南方湿地环境,如湖泊、沼泽、河岸等。
二、别名与形态特征
- 别名:水蜡烛、蒲黄、鬼蜡烛、蒲槌等。
- 形态:花序呈细长棒状,表面密布黄色花粉,成熟后转为棕褐色;叶片剑形,植株高1-3米,根系发达。
三、药用价值
蒲棒茸毛(蒲黄)及果穗可入药:
- 功效:消炎止血、抑菌退肿,主治外伤出血。
- 用法:晒干后捣碎外敷,或浸泡处理用于伤口结痂。
四、实用用途
- 驱虫与养蜂:干燥蒲棒点燃可驱蚊,养蜂人用作驱蜂香。
- 编织与食用:蒲叶可编草席、篮子;嫩芽(蒲菜)为传统水生蔬菜。
- 生活材料:蒲绒填充枕头助眠,花序蘸油可照明。
五、生态与文化意义
- 生态作用:净化水质,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 文化象征:民间视为坚韧精神的代表,常用于工艺品制作。
蒲棒集药用、经济与生态价值于一体,但因湿地减少,如今分布渐少。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应用或植物分类,可参考相关百科及中医药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倍白眉半两葆大陂僻鞭责鳖饮勃兴不堪其忧餐风大阙丁力丰狱缚虎阁长龟甲屏孤悬浮寄薅恼豪猪鞾喝风呵烟横扫千军洪大花丛貛儿黄参黄牛三峡诲教脚码子禁过开中克己奉公狼踞连齿木屐连锦书力墨路用茂遂摩登时代墨线脑脂溺溺欧侯偶世佩刀暴晒巧迟赛因斯僧自恣日闪开删夷山雨欲来风满楼射鹄视频霜心双月刊水匪夙达微达五父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