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支配躯体。《国语·周语下》:“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韦昭 注:“体,手足也。”
(2).确定性质。 晋 傅玄 《柳赋》:“参刚柔而定体兮,应中和以屈伸。”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 魏元忠 本名 真宰 , 仪凤 中以封事召见, 高宗 与语,无所屈挠,慰喻遣之, 忠 不舞蹈而出。 高宗 目送之,谓中书令 薛元超 曰:‘此书生虽未解朝庭礼仪,名以定体,真宰相也。’”
(3).固定不变的形态或性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夫万物之化,无有常形;人之变异,无有定体,或大为小,或小为大,固无优劣。万物之化,一例之道也。” 宋 朱熹 《答柯国才》:“天理自然各有定体,以为深远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为浅近而凿之使深者亦非也。”
(4).固定的体例、体式。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 夫子 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者矣。何为其间则一褒一贬,时有驰张,或沿或革,曾无定体!” 金 王若虚 《文辨》:“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 欧阳 不宜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 司马光 《通鑑》当列 东汉 为世纪, 欧阳 不宜作《十国世家》。呜呼!国家正闰,固有定体,不图今日轻易褒贬。在 周 则为正,在 金 则为闰,天下公论,果如是乎?”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古诗窘於格调,近体束於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闔闢,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定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支配躯体
源自《国语·周语下》的记载:“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意为通过观察仪态判断内心状态。
确定性质
如晋代傅玄《柳赋》中“参刚柔而定体兮”,指通过分析刚柔特性来确定事物的本质。
固定不变的形态或性质
晋代干宝《搜神记》提到“人之变异,无有定体”,强调事物或人没有固定形态,但“定体”可指某种稳定属性。
固定的体例或格式
在文学或学术领域,“定体”可指文章写作的固定规则,如句法程式或结构要求。
现代引申用法
例如“法医鉴定体制”中的“定体”,指系统化的规范流程。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5、7等来源。
保惜匾部谗蛊酲困褫褙驰命传动带垂櫜东坡巾沸沸媾接够瞧的钩玄瑰儒归怨后虞黄书回光镜胡说八道艰苦奋斗诫慎积节极路侰束捐助举正宽容理兵懔然履系嫚法旄期明扬牛犊青青秦箫弃琼拾砾弃其馀鱼三独坐飒踏上世沈详时艺台严天牎恬淡无欲忘昧温腝文圆质方物美价廉伍胥相互向物相与贤劫险谒枭羹西蟾西缶新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