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吾友 石生 ……忠恕纯白,文圆质方,不激不随。”
"文圆质方"是由"文圆"与"质方"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内涵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
本义解析
"文"指外在表现形式,"圆"象征圆融通达;"质"指内在本质,"方"代表方正端直。该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定势》"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强调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清代孙联奎在《诗品臆说》中进一步阐释:"文欲其圆,以应万变;质欲其方,以立根本",揭示出艺术创作中外在灵活性与内在原则性的协调关系。
哲学溯源
该词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道家"智圆行方"(《文子·微明》)的处世智慧,与儒家"文质彬彬"(《论语·雍也》)的中和之美形成互补。汉代杨雄在《法言·君子》中提出"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体现了文圆质方的实践应用。
现代释义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将其定义为:形式圆润灵活而本质刚直方正,既指艺术作品的创作法则,也用于形容人外柔内刚的品格特征。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笔圆架方"(欧阳询《用笔论》),在建筑领域则体现为"天圆地方"的营造理念。
“文圆质方”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wén yuán zhì fāng,其核心含义为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形容人外在表现圆融通达,内在品格正直有原则。
字词解析
深层含义
该成语强调内外统一的修养:既能在待人接物中保持灵活变通(“圆”),又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方”),体现儒家倡导的“外柔内刚”处世哲学。
出处与用法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成语用于赞美文章“理论严密、内容丰富”,但更权威的词典(如、4)均以“形容人”为核心释义,需注意语境差异。
阿呆暧昧之情艾绶倍足纲便辞巧说边调不刊之典不沙成堆陈痾唓嗻吃一堑崇丽代易荡目聃周锭器遁逸无闷发句风形盖钟过醆何伺弘器肩部禁军就草局外老驴六礼漏壶逻弋瞒怨邈緜磨鋊鲵齿匿迹销声批颊情障囚命去日认证容谅三魂七魄上下手账顺水顺风澍泽思忧酸子气琐故帑舍叹恨土师围聚武成王显烈西除东荡犀管